华为手机李跳跳安装后怎么使用_如何评价网友爆料百度副总裁李叫兽被架空、团队即将被解散
华为手机李跳跳安装后怎么使用
1、首先我们需要打开李跳跳进入到首页中,然后点击界面中间的按钮,打开李跳跳,然后就会弹出提示,我们需要点击【OK】;
2、然后会跳转到无障碍设置界面中,我们需要找到界面最下方的【已安装的服务】,然后点击进入到界面中;
3、然后在界面中,找到【李跳跳】,点击进入到李跳跳的界面中;
华为手机李跳跳安装后使用方法与步骤:
1、打开手机上的李跳跳app,在首页点击开关开启李跳跳使用;
2、开后会弹出提示,指引我们开启李跳跳的无障碍权限,点击【OK】;
3、在手机的无障碍设置中,上下滑动找到【李跳跳】应用,点击进入开启无障碍权限;
4、然后点击李跳跳右侧的滑块;
5、最后在弹出的提示中,点击【确定】即可开启小米李跳跳。
如何评价网友爆料百度副总裁李叫兽被架空、团队即将被解散
又是脉脉匿名爆料源。目前事实与否不确定,不过个人认为这个结局从李叫兽加入百度起就已经注定了。当初百度收编李叫兽团队,给李叫兽一个VP职位时,整个事件就处处透露着不靠谱,很多媒体人纷纷表示“看不懂”。
李叫兽何许人也很多人可能已经淡忘,但那篇《李叫兽:月薪3000与月薪30000的文案区别》大家想必还记忆犹新。公开资料显示,李靖(李叫兽)及其团队主打“营销科学化”。自2014年起围绕“李叫兽”微信公众号进行营销。百度收购李叫兽团队后,向海龙在通发邮件中提到:希望李叫兽团队与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和生态资源相结合,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用通俗的话说,其实就是想提升百度在用户营销方面的表现力。
关键问题是,李叫兽的公众号虽然写的够红够好,但是他能否让这些纸面理论转化为百度可落地的营销产品呢?很难,太难,非常难。李叫兽一直在说的科学营销,一上来就把姿态放的太高,就好像是团队掌握了某种百战百胜的方法论一样。
但实际情况是,即使新世相这种级别的营销团队,也不能让每次策划都变成现象级事件。营销这件事始于创意终于人性,在实施过程中又存在太多不确定性。一句话,营销不可能像计算器那样按出一串数字输出一个结果,这是一种必然。
另外一点其实跟李叫兽的能力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大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派系与站队。当时的媒体报道显示,曾有多家互联网公司向李靖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够负责营销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但被李靖回绝。用李叫兽自己的话说,“我比较想做营销的工具。拿汽车来比喻,我不喜欢做司机,但我喜欢设计流水线造车。”后来百度发出的offer满足了他的条件,并且保证李靖的团队仍然将独立运作,并保留独立的品牌。
承诺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想独善其身的同时对百度这样的大公司产生实际影响力,这种想法只能说太幼稚了。任何成熟的大型公司都需要依靠团队配合来推进具体项目,李叫兽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想失去自己的独立品牌,又想借助百度做出一些颠覆性举措,这太不现实。据说李叫兽刚搬入百度科技园时就想为自己的团队争取到独立办公区。可见李叫兽并不想真正融入百度。
以这种状态加入百度公司的李叫兽,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拥有什么实权,副总裁这个职位本就是个点缀,所以压根不存在什么架空不架空。
或许,做一个玩玩文字概念的小而美新媒体公司,更适合他。
如有共鸣欢迎点赞并关注我的头条号,看到更多前沿商业观察!
这一消息目前还是传言,你看来自脉脉就知道了,在脉脉上传播的信息一向半真半假,有可能为真,也有可能是有人想搞李叫兽。 但这个消息能够被广为传播,其本身还是有值得关注的意义的,其成真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因为李叫兽最初加入百度的方式就非常奇怪,他本身是自媒体出身,因为《月薪3000与30000有什么区别》、《你为什么会写自嗨型文案,X型与Y型文案的区别》等几篇爆款文章,李叫兽在两年时间里迅速走红,开始开公司,做培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然后就被百度给收了。
但李叫兽及其团队真的有多大价值?尤其是他与百度到底有多少契合价值呢?这是很多人在收购之初就比较怀疑的。百度在收购方面是有不少这方面的前科的,俗称冲动型收购。当然,单就这一次收购,问题还不是很大,因为总额少,如果把所产生的影响力折现,百度也不算亏,无非一亿而已,在自媒体最火的时候收了李叫兽,千金买马骨,也行。
至于李叫兽,其实也不亏,一亿卖身百度,还创造了一个行业神话,年轻有为、90后、25岁、百度副总裁。这些标签同时也意味着未来李叫兽的身价,一个成功的人生至少开端已经显现。
事实上,假如这真是个谣言,假如李叫兽团队在百度公司还能存在很久,对李叫兽来说也未必是好事,因为李叫兽团队的调性和百度这家公司的调性相差也太大了,百度是一家强调技术的公司,李叫兽的长处却是在文案策划方面,不同的路线,使得李叫兽很难融入百度的核心路线,未来发展遭遇天花板的可能性非常大。
李叫兽如果能够更快离开百度是一件好事,对双方都是好事,尤其是对李叫兽而言,有才华而又有个性的年轻人,没必要把青春消耗在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