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p60内存供应商_华为踢掉伟创力,25亿美元订单花落谁家
华为p60内存供应商
华为p60用的内存分别是韩国的三星和海力士,以及美国的镁光,手机上使用的基本都是这三大厂家的货。手机内存有两种:
一是运行内存,二是存储内存,是手机自带的用来存储数据的存储器。
华为踢掉伟创力,25亿美元订单花落谁家
按照目前的消息看,伟创力的单子很大可能会给到比亚迪!
1、伟创力恶行:从美国开始对华为进行封杀后,作为美国企业的伟创力第一时间对华为进行了禁售,以至于出现了华为出动150多辆大货车去珠海伟创力拉回自己物流,当天这个车队排了整整有6公里。伟创力的行为非常恶劣,不光停止生产和拒绝发货,还拒不归还华为所有权的设备和物料。
而部分企业则和伟创力完全相反,在禁令下达但还没有正式实施期间,很多美国供应商是加班加点给华为供货,尽最大可能满足华为的需求,这种才是正常的企业,虽然一定程度上供应商也是为了自己减少损失,多赚点钱。
同样的美企,却完全两种不同的结果!因此,对于这样的美国企业,我想华为将其踢出供应链太正常不过了。
伟创力在执行禁令之后,对于伟创力国内的代工厂而言影响很大,原本专门给华为生产手机的长沙伟创力项目直接停产,原本2018年10月开建的二期也直接停工。剩下之前提到的珠海伟创力也停产,赣州的一样直接给工人放假了。
2、比亚迪代替:目前就国内代工厂的实力而言,最强的就是比亚迪了,整体实力虽然比不上富士康,但就国企而言还是最强的,这些年也一直在为华为代工,2018年华为公布的金牌供应商中就有比亚迪。作为国内名列前茅的代工企业,比亚迪是有能力来补上伟创力导致的这部分产能,目前长沙伟创力二期的项目就是由比亚迪接管了。
此外,2018年华为公布的供应商中获得最佳交付奖的蓝思科技也是我国的代工企业,目前那有消息称该公司有意接手长沙伟创力一期。从以上两则信息看,基本上都是我国的代工企业来直接代替了伟创力。
美国资本的代工企业退出我觉得倒是好事,可以促进我国代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此外,之前有传言富士康在做转移,往东南地区跑,看来也是一家不靠谱的企业,毕竟掌控人是郭台铭这个湾湾。华为目前的境遇下,为了自己未来的供货安全,多半是会选择国产企业来顶替原先的美企,一来保证自己的供货二来也可以扶持国产企业,工企业要想高速发展,给其喂产能很重要。
感谢阅读,给点个赞鼓励下呗,欢迎关注【罗氏虫社】,谢谢~~
伟创力执行美国封杀HUAWEI的事件,和前期谷歌,联邦快递以及富士康扬言退出中国是一个事件的延续。而伟创力为了执行美国的封杀令,居然扣押HUAWEI的物料,这已经违背了基本的商业原则和契约精神。
作为伟创力的替代者,目前国内的民族企业唯有比亚迪。从伟创力目前公开数据看,仅仅HUAWEI每年就占其业务规模在25亿美元左右,为伟创力业务占比的10%左右,即伟创力业务规模在2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在1500亿以上。按照比亚迪18年年报数据来看,比亚迪在手机组件产业规模约为420亿人民币,HUAWEI外包伟创力秒钟业务规模在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在150亿左右,从这个数据对比上看,比亚迪应该有足够的承能力。从国内手机产业角度来看,国内欧菲光,立讯18年业务营收规模分别为430亿和358亿。从国内手机产业占全球的手机产业链角度来看,我国产业和产业配套能力全球第一,手机产业链占比约为70%左右。从规模来看,国内某个企业承接伟创力的份额应该理论上不存在问题。
目前看,伟创力官方尚未发布官方的观点。但是从微软和谷歌从执行禁令到解封来看,伟创力在7月突然执行美方禁令的行为在中美领导人大阪会晤之后,显得非常不合时宜。从伟创力取消HUAWEI代工合同来看,或许从谷歌和微软初期的反应来看有合理之处。但是扣押HUAWEI物料,这就严重违背了基本的商业准则和契约精神。一般来说,作为商业行为或者代工合同,因不可抗力因素停止执行的行为不奇怪,但是罕见因为停止执行而扣押委托方物料的行为发生。因此说,你执行美方的禁令,HUAWEI可以忍,可以寻求代工合同的替代方案,但是,你扣押物料,则赤裸裸地属于野蛮和无理的流氓行为了,既没有基本的商业规则也缺乏基本的商业道德和契约精神。
从比亚迪来看,要承接富士康和伟创力两个国际一流超级大单,从比亚迪的手机组件和产业营收规模角度来看,应该难度非常大,但是,从“产业链替代”角度来看,非常有必要。这已经是国际贸易摩擦和未来国际“反全球化”浪潮的延续和扩大。未来,凡是,可以国产化,凡是可以国内生产的,必须要从“产业链替代”的高度做好足够的准备和安排,这点应该从国家高度的层面做出总体安排,以免冲击我国电子产品和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前景。
应该说,从全球市场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品牌,脱离了我国这个全球最大的中产市场和最大的消费规模的市场,都是不完整的。从产业链和产业链配套老夫来看,尽管我国目前在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产业还不能完全做到独立自主,但是傲慢产业链规模和配套成熟度角度来看,全球没有一个经济体可以与我们抗衡。我觉得,我们不能被动挨打,必须祭出“产业链配套优势”的大旗,对某些国家和企业进行对等的制裁,不要怕短期的就业和损失,必须反击。绝不能容忍这种违背基本商业规则和基本契约精神的行为无限制扩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