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学》节目有多雷人?
《走近科学》是央视创作的一个电视科技节目,1998年开播,晚上黄金时间在科教频道播出。十几二十年前,智能手机并不流行,《走进科学》是中国科普的旗帜。遗憾的是,2019年9月30日,《走近科学》停播。在我看来,《走近科学》的停播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
简单理解科普就是普及科技知识。再深入一点,也会涉及到科学的方法、思想和精神。在接受了科学的影响后,无论是科学问题还是非科学问题,一个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性成分都会大大增加。作为一个电视科普专栏,《走进科学》应该注重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观众认识到获取正确信息的方法和方法,了解什么方法、渠道和文献是可靠的。
在这个相对简单的层面上,《走近科学》做得并不好。“进入科学”的许多材料选择与科学无关。专栏组不强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是注重奇怪的手段,如渲染、铺垫和神秘。最后,他们经常得出一个非常有趣的结论。标榜科普,其实是玄幻。叫科普片,其实是玄幻片。在栏目组的理解或自我定位下,更不用说科学思想和精神了,甚至最起码的科学知识也可能出错。
例如,如果将热水和冷水同时放入冰箱,热水会比冷水先结冰,这是姆潘巴现象。只要能查阅文献,就能找到相关材料,并根据材料中的介绍通过实验观察到这种现象。十几年前看了一期《走近科学》,讲的是热水和冷水先结冰的问题。经过一个节目的渲染、铺垫和偏差,仅仅依靠一个中学生和她的老师,“走近科学”栏目组得出结论,姆潘巴现象并不存在。堂堂央视科教节目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事实上,科普仍然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需要在国家层面上进行科普。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依赖于各自的科技遗产。国家层面的科普应该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使公民相信知识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使国家能够利用科学技术来提高他们的国家实力。中央电视台的舞台几乎已经成为科普的一种装饰。
落后时期的人普遍认为有鬼有神。一百年前,几十年前,我们将在国家层面宣传世界上没有鬼神,我们将拆除迷信设施,这是国家开放人民智慧的方式。现在不相信鬼神的人比以前多了,但迷信也会发展,任何时期都有迷信,任何时期都不能缺少国家层面的科普。央视受众广泛,影响力强,非常适合作为国家级科普舞台,可惜这方面做得不好。央视科教频道曾经像蒲松龄给人讲鬼神故事一样讲述外星人的故事,把外星人塑造成新的鬼神,让很多人迷信这种新的鬼神。
还有很多科技造福人类,因为迷信的人太多,无法推广。相反,各种谣言和伪科学大行其道,盛行一段时间。例如,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国内转基因育种的研发并不落后,但由于转基因被严重妖魔化,国内研发的种子无法推广种植,因此不得不将外汇兑换成国外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当大洋彼岸的美国在粮食、蔬菜、肉类、水果等领域都有转基因产品时,当美国人吃了几十年的转基因食品时,仍然有传言说美国人不吃转基因。此时,迫切需要国家层面的科普活动,由国家指导,社会各方积极行动。农业部以各种方式普及科学,社会上的许多力量和个人也以各种形式普及科学。然而,由于宣传平台不强大,谣言仍然肆虐。如果《走近科学》能在鼎盛时期做一些关于转基因的科普节目,也许今天会是另一个场景。
一个国家级的科普平台上没有真正的科普,这是《走进科学》中最大的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