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赵政委工作能力突出,先于李云龙评上军级,为何仅是少将_福州汽车八团住宅价格
《亮剑》赵政委工作能力突出,先于李云龙评上军级,为何仅是少将
两个因素,一个是入党较晚,缺乏红军时期的资历,另一个是抗日相持阶段被李云龙给“耽误”了。
《亮剑》中,赵刚的工作能力异常突出,最终授予了一个少将,大家都认为赵刚作为“三八式干部”,资历上比起李云龙这种红军时期的军事干部要浅得多,所以评个少将不低了。
的确一个少将对于普通的“三八式干部”而言,衔级真的不算低了,甚至偏高了。
然而赵刚不但是一个军事政治都过硬的政工干部外,他还是一个加强版的“三八式干部”。
和普通的38年抗大毕业的“三八式干部”不一样的地方,赵刚此前就有一个被刻意隐藏的过硬的资历。
虽然缺乏红军资历,但是赵刚是“一二·九”运动的组织者。“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是1935年12月9日,中共领导的反对“华北自治”的抗日爱国学生运动。
所以作为运动的组织者,赵刚实际上应该是至少在1935年以前就入党了,甚至在我党内部已经是地下组织领导层的一员了。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三八式干部”从抗大毕业后,进入的是连营一级的指导员、教导员职位。而赵刚可以一下子就直接进入129师386旅独立团当政委,不但进来就直接是团级政委,而且还是386旅的下辖团。
更关键的是,赵刚到总部报到的时候,提出下战斗部队,副总指挥觉得很为难,觉得有些屈才了,后来是因为觉得李云龙需要有人给套套笼头了,才让赵刚到独立团当政委的。
所以很显然赵刚原本如果不来独立团,是要直接留在总参谋部的。
赵刚在独立团有苦有甜,和李云龙互相学习,最终配合得当,成了生死之交。但是连续多年独立团一直立功、犯错,然后功过相抵。李云龙和赵刚也就一直停在原地踏步。
说白了虽然独立团打了很多胜仗,但是很多胜仗本质上仍然是李云龙“犯错误犯出来的”。独立团“我行我素”的性格,并没有因为赵刚在独立团而改变。赵刚这样的政工对独立团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独立团对赵刚的“政绩”帮助不大。
这就导致了赵刚没有足够的资格,参加最关键的1943年中央党校学习,更“错过了”1945年4月的党的第7次全国代表大会。
而如果当初赵刚留在总参谋部,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1943年参加党校学习,1945年再选一个候补委员。加上这个资历,赵刚的仕途走向就又会不一样,至少不可能只是个少将。129师385旅769团参谋长范朝利就是一个中将,所不同的是范朝利有红军和长征资历。
但是到了淮海战役的时候,李云龙当了华野11纵2师师长,就申请把赵刚从中野调到华野,给他当政委。
也就是从这个阶段,赵刚的仕途开始正式起飞了。很快被调往2纵当政治部主任,就已经副军级了,然后又在围歼黄维兵团的时候,联络廖运周部起义,立了大功。到了解放战争结束后,升到了总参谋部政委。
但是赵刚虽然后来在解放战争中进步迅猛,然而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才又进了总参谋部。而这中间恰恰就是被李云龙给“耽误”的。
不过比起赵刚,李云龙真是愤愤不平,自己要资历有资历,要战绩有战绩,自己曾经的顶头上司是大将,772团的“程瞎子”(陈康)是个中将,自己却只混了个少将。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其实不止是赵刚比李云龙先评定上军级,就连丁伟也比李云龙先评上军级,不一样也是少将,所以评定军衔是有硬性规定的。
电视剧开场的时候,李云龙在苍云岭之战中虽然击毙了坂田联队长,成功的从坂田联队的正面突出重围,但是由于李云龙没有按照上级的指示从薄弱的地方突围,属于战场抗命,直接被副总指挥派到被服厂当厂长。
但是没过多久,独立团在杨村吃了败仗,李云龙官复原职,又到了独立团当团长,并且还给孔捷求情,孔捷任独立团副团长。
旅长要李云龙到独立团上任的时候,李云龙就提过一个条件,那就是不要给独立团派政委了,团长和政委他一个人干,旅长直接就没有同意,原因很简单,没有政委李云龙还不反了天了。
所以没过多久,赵刚就出场了,在电视剧中赵刚一出场就是团政委,直接搭档李云龙。电视剧对于赵刚的介绍也比较简单,燕京大学毕业,一二九运动的组织者。
很多人都觉得赵刚虽然学历高,但是一出场任团政委是不是有点高了。
而实际上,赵刚属于典型的“三八式”干部,也就是说在抗日战争初期加入革命队伍的干部。
我军的干部按照参加革命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为四批:第一批是1921年至1923年的建党干部,第二批是1924年至1927年国共合作时期的大革命干部,第三批是1927年“四一二事变”至1937年“七七事变”的红军干部,第四批抗日干部,最有名的称号就是“三八式”。
而赵刚就属于第四批干部,从赵刚的履历我们知道,他是搞学生运动的,在抗日战争统一战线形成后,很多的有志之士都对革命的圣地延安很向往,所以抗日战争初期很多大学生都涌向延安,延安当时有抗日大学,赵刚就是第四期毕业生。
延安抗大四期学生是在1938年下半年毕业的,大多数分到部队当政工干部,由于这部分干部文化水平高,所以在部队升的很快。
根据赵刚到独立团不久就发生了李家坡之战,历史上李家坡之战的原型就是关家脑之战,时间是1940年年底,也就是说赵刚到独立团的时间是1940年。
赵刚从1938年毕业,直到1940年才到129师报到,这中间的两年时间他干什么了,肯定也在部队工作,只是电视剧没有说明,但是他刚毕业绝对不是团级干部,只是因为经过两年的历练,赵刚才升级为团级干部。
所以赵刚找旅长报到时,旅长知道赵刚的能力和级别,直接安排了独立团的政委。因此,赵刚刚出场任独立团政委,没有什么奇怪的。
抗日战争时期,很多的三八式干部在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八路军发展很快,需要大量有文化的优秀指挥员和政工干部,三八式干部和老红军的结合,正好组成了八路军的团营级指挥员。
等到解放战争时,“三八式”干部很多已经升任师一级的政治主官了,电视剧中赵刚也是这样,李云龙到华野二师当师长的时候,强烈要求赵刚到二师当政委,但是赵刚这样的高材生在师政委没待多久,又升任纵队政治部主任。
李云龙知道赵刚调走还不乐意,毕竟赵刚来二师屁股都没坐热,李云龙和赵刚感情深,并且刚来新的野战军,就把两个老战友分开,难怪李云龙恼火。
并且李云龙还看不上纵队政治部主任,说政治部主任没什么当头,还说不是耽误赵刚的前途,如果当纵队政委他绝对不拦着。这个确实是李云龙目光短浅了,赵刚的工作能力强,去纵队担任政治部主任,下一步就纵队政委,因为很少有师政委直接提纵队政委的,必须在政治部主任过渡一下。
事实也是如此,赵刚在纵队政治部主任没干多久,就因为在策反敌人的时候立了大功,没多久就提拔为副政委,李云龙住院的期间赵刚又当了纵队政委。
赵刚当纵队政委时,李云龙还写信调侃你小子还得给我当政委,反正你又不在乎官大官小。李云龙这时候完全就是说的玩笑话,实际上这时赵刚已经比李云龙级别高了,那么赵刚比李云龙先提拔为正军级,为什么建国后依然是少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赵刚的原型是少将。
电视剧中没有说明赵刚是少将,不过原著中确实说了,赵刚确实是少将,赵刚授予少将还得从历史的原型上找原因。
赵刚的原型是李震将军,不过李震是清华大学毕业的,抗日战争时期到了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李震担任八路军第129师新编11旅32团政委,人生轨迹和赵刚很吻合,解放战争时期,最高任2野第12军副政委。
建国后,李震任12军政委,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赵刚的原型是少将,当然他也是少将。
第二,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干部最高是少将。
我军授衔时有“红不下校,抗不上将”的说法,虽然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正确,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先,1955年授衔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军队里,有3000多名老红军,由于文化低和诸多原因无法参加授衔,评定军衔的同志拿不准,就把这件事报告上去了。
毛主席和周总理一致同意特批:“红军不下校。”意思很简单,只要是老红军,他们的最低授衔,也应该是少校,即使不在部队的,也按照少校的级别对待。
“抗不上将”,意思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同志,原则上不授予将级军衔,而实际上一部分功劳比较大的“三八式”干部还是被评为了少将,所以抗不上将的说法还是不准的。
虽然“三八式”干部有授予少将的,但是最高也是少将了,其实少将以上的军衔,肯定不会是抗日战争之后参加革命的。
比如开国中将及以上军衔,要么是早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要么就是国民党投诚或者起义过来的将领,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是不可能授予中将往上军衔的。
原因很简单,就以李震将军为例,八路军时团级,解放战争后期副军级,建国后军级,这样在授衔的时候是不可能授予中将的,因为资历太低,没有红军时期的经历。
电视剧中的赵刚也一样,八路军时期独立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先是二师政委,后来历任纵队政治部主任、纵队副政委、纵队政委,建国后是军政委。
本来开国中将里有正军级,可是赵刚参加革命时间太晚了,就连李云龙参加革命比较早的正军级都授予了少将,赵刚资历低,是不可能授予中将的。正军级被授予中将的,都是红军时期的战将,打过很多硬仗,立有比较大的战功,当然也为了平衡各个“山头”的意思。
其实,对于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同志,能够授衔少将已经是属于进步比较快的了,要知道很多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最后也是少将,比如李云龙等人,所以赵刚被授予少将很满足,不像李云龙等人会发牢骚。
所以赵刚即使比李云龙早上正军级,可是建国后还是正军级,并且赵刚资历比较低,亮剑的作者都梁就出身于军旅,他对开国将军研究的很透,他知道赵刚的经历是不可能授予中将的,因此只能安排赵刚少将。
第三,赵刚是政工干部。
我军授衔时,基本上军事主官肯定会比政治主官军衔高,比如二野的第13军(周希汉任军长、刘有光任政治委员),军长周希汉授衔时是中将,政委刘有光是少将。又比如,第15军(秦基伟任军长、谷景生任政治委员),秦基伟是中将,谷景生是少将。
所以在战争时期,军事主官的资历要高于政治主官,赵刚一直担任政治主官,授衔时只是正军级,当然只能是少将。
综合来看,以赵刚的经历少将就是最高军衔了,无论是从电视剧中分析,还是从历史上分析,抗日战争初期参加革命的同志就没有高于少将的。其实这也很正常,毕竟在军队提升是要靠战功和时间的,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建国后正军级已经属于进步比较快的,而授衔时大多数正军级都是少将,赵刚当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