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分享一些贯口的词吗_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汉会怎样
大家可以分享一些贯口的词吗
大家好!我是玖玖视频,我给大家分享一段于谦老师的词:
《同仁堂》表演者:于谦
《同仁堂》台词如下:
哎,那同仁堂啊,开的本是老药铺,
先生好比这个甩手自在王。
药王爷就在上边坐,十大名医列在两旁。
先拜药王后拜你,那么你是药王爷的大徒弟。
这个药王爷,本姓孙,提龙跨虎,手捻着针。
内科先生孙思邈,外科的先生华佗高。
孙思邈,医术高,三十二岁入的堂朝。
正宫的国母得了病,走线号脉治好了。
一针治好娘娘的病,两针治好了龙一条。
万岁一见龙心喜,钦身点他在当朝。
封他文官他也不要,封他武将就把头摇。
万般出了无计奈,钦身赐柬大黄袍。
在一旁怒恼哪一个,惹恼了敬德老英豪。
为臣我东挡西杀南征北战跨马抡鞭功劳大,
你为何不赐那黄袍?
一副钢鞭拿在了手,手拿钢鞭赶黄袍,一赶赶到八里桥。
药王爷,妙法高,脱去了黄袍换红袍。
黄袍供在药王阁(gao),黎民百姓才把香烧。
王阁里面有栏柜,那栏柜三尺三寸三分三厘高。
一边撂着轧药碾,一边供着铡药刀。
铡药刀,亮堂堂,几味草药您老先尝。
先铡这个牛黄与狗宝,后铡槟榔与麝香。
桃仁陪着杏仁睡,二人躺在了沉香床。
睡到三更茭白叶,胆大的木贼跳进墙。
盗走了水银五十两,金毛的狗儿叫汪汪。
有丁香去送信,人参这才坐大堂。
佛手抄起甘草棍,棍棍打在了陈皮上。
打得这个陈皮流鲜血,鲜血甩在了木瓜上。
大风丸,小风丸,胖大海,滴溜圆,
狗皮膏药贴伤寒。
我有心接着药名往下唱,
唱到明儿个也唱不完,
我唱的是:祝各位身体健康福寿双全!
大家也可以上百度搜索,比较全面!
1《报菜名》
有蒸羊羔儿、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什锦苏盘儿、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子、罐儿野鸡、罐儿鹌鹑、卤什件儿、卤子鹅、山鸡、兔脯、菜蟒、银鱼、清蒸哈什蚂、烩鸭丝、烩鸭腰、烩鸭条、清拌鸭丝儿、黄心管儿、焖白鳝、焖黄鳝、豆豉鲇鱼、锅烧鲤鱼、烀烂甲鱼、抓炒鲤鱼、抓炒对虾、软炸里脊、软炸鸡、什锦套肠儿、卤煮寒鸦儿、麻酥油卷儿、熘鲜蘑、熘鱼脯、熘鱼肚、熘鱼片儿、醋熘肉片儿、烩三鲜儿、烩白蘑、烩鸽子蛋、炒银丝、烩鳗鱼、炒白虾、炝青蛤、炒面鱼、炒竹笋、芙蓉燕菜、炒虾仁儿、烩虾仁儿、烩腰花儿、烩海参、炒蹄筋儿、锅烧海参、锅烧白菜、炸木耳、炒肝尖儿、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炸飞禽。炸汁儿、炸排骨、清蒸江瑶柱、糖熘芡仁米、拌鸡丝、拌肚丝、什锦豆腐、什锦丁儿、糟鸭、糟熘鱼片、熘蟹肉、炒蟹肉、烩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酿倭瓜、炒丝瓜、酿冬瓜.烟鸭掌儿、焖鸭掌儿、焖笋、炝茭白、茄子晒炉肉、鸭羹、蟹肉羹、鸡血汤、三鲜木樨汤、红丸子、白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三鲜丸子、氽丸子、鲜虾丸子、鱼脯丸子、饹炸丸子、豆腐丸子、樱桃肉、马牙肉、米粉肉、一品肉、栗子肉、坛子肉、红焖肉、黄焖肉、酱豆腐肉、晒炉肉、炖肉、黏糊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儿肉、烧肉、大肉、烤肉、白肉、红肘子、白肘子、熏肘子、水晶肘子、蜜蜡肘子、锅烧肘子、扒肘条、炖羊肉、酱羊肉、烧羊肉、烤羊肉、清羔羊肉、五香羊肉、氽三样儿、爆三样儿、炸卷果儿、烩散丹、烩酸燕儿、烩银丝儿、烩白杂碎、氽节子、烩节子、炸绣球、三鲜鱼翅、栗子鸡、氽鲤鱼、酱汁鲫鱼、活钻鲤鱼、板鸭、筒子鸡、烩脐肚、烩南荠、爆肚仁儿、盐水肘花儿、锅烧猪蹄儿、拌稂子、炖吊子、烧肝尖儿、烧肥肠儿、烧心、烧肺、烧紫盖儿、烧连帖、烧宝盖儿、油炸肺、酱瓜丝儿、山鸡丁儿、拌海蜇、龙须菜、炝冬笋、玉兰片、烧鸳鸯、烧鱼头、烧槟子、烧百合、炸豆腐、炸面筋、炸软巾、糖熘饹儿、拔丝山药、糖焖莲子、酿山药、杏仁儿酪、小炒螃蟹、氽大甲、炒荤素儿、什锦葛仙米、鳎目鱼、八代鱼、海鲫鱼、黄花鱼、鲥鱼、带鱼、扒海参、扒燕窝、扒鸡腿儿、扒鸡块儿、扒肉、扒面筋、扒三样儿、油泼肉、酱泼肉、炒虾黄、熘蟹黄、炒子蟹、炸子蟹、佛手海参、炸烹儿、炒芡子米、奶汤、翅子汤、三丝汤、熏斑鸠、卤斑鸠、海白米、烩腰丁儿、火烧茨菰、炸鹿尾儿、焖鱼头、拌皮渣儿、氽肥肠儿、炸紫盖儿、鸡丝豆苗、十二台菜、汤羊、鹿肉、驼峰、鹿大哈、插根儿、炸花件儿,清拌粉皮儿、炝莴笋、烹芽韭、木樨菜、烹丁香、烹大肉、烹白肉、麻辣野鸡、烩酸蕾、熘脊髓、咸肉丝儿、白肉丝儿、荸荠一品锅、素炝春不老、清焖莲子、酸黄菜、烧萝卜、脂油雪花儿菜、烩银耳、炒银枝儿、八宝榛子酱、黄鱼锅子、白菜锅子、什锦锅子、汤圆锅子、菊花锅子、杂烩锅子、煮饽饽锅子、肉丁辣酱、炒肉丝、炒肉片儿、烩酸菜、烩白菜、烩豌豆、焖扁豆、氽毛豆、炒豇豆,外加腌苤蓝丝儿
2《玲珑宝塔》
高高山上一老僧,身穿衲头几千层。
若问老僧年高迈?曾记得黄河九澄清。
五百年前,清一澄,总共是四千五百冬。
老僧收了八个徒弟,八个弟子都有法名。
大徒弟名字就叫青头愣,二徒弟名叫愣头青。
三徒弟名字就叫僧三点,四徒弟名字就叫做点三僧。
五徒弟名叫蹦葫芦把儿,六徒弟名叫把儿葫芦蹦。
七徒弟名字就叫随风倒,八徒弟名字就叫做倒随风。
老师傅教给他们八宗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青头愣会打磬,愣头青会撞钟。
僧三点会吹管,点三僧会捧笙。
蹦葫芦把儿会打鼓,把儿葫芦蹦会念经。
随风倒他会扫地,这个倒随风他会点灯。
老师傅叫他们换上了一换,不知道换成换不成。
这个愣头青他打不了这青头愣的磬,
青头愣就撞不了愣头青的钟。
点三僧吹不了这僧三点的管,
这个僧三点捧不了点三僧的笙。
把儿葫芦蹦打不了蹦葫芦把儿的鼓,
蹦葫芦把儿他念不了把儿葫芦蹦的经。
倒随风他扫不了这随风倒的地,
哪个随风倒他点不了这倒随风的灯。
老师傅一见有了气,要打徒弟整八名。
眼睁睁,八位徒弟个顶个的就要挨打,
从外面,又来了五位云游的僧。
五位僧人把情讲,罚他们后面去数塔玲珑。
玲珑宝塔,十三层,临去数单层,回来数双层,
谁要是数过来谁就是大师兄。
谁要是数不过来玲珑塔,叫他罚跪到天明。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
一张高桌四条腿,一个和尚一本经,
一个铙钹一口磬,一个木鱼一盏灯。
一个金铃,整四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三层。
三张高桌十二条腿,三个和尚三本经,
三个铙钹三口磬,三个木鱼三盏灯。
三个金铃,十二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五层。
五张高桌二十条腿,五个和尚五本经,
五个铙钹五口磬,五个木鱼五盏灯。
五个金铃,二十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七层。
七张高桌二十八条腿,七个和尚七本经,
七个铙钹七口磬,七个木鱼七盏灯。
七个金铃,二十八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九层。
九张高桌三十六条腿,九个和尚九本经,
九个铙钹九口磬,九个木鱼九盏灯。
九个金铃,三十六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一层。
十一张高桌四十四条腿,十一个和尚十一本经,
十一个铙钹十一口磬,十一个木鱼十一盏灯。
十一个金铃,四十四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三层。
十三张高桌五十二条腿,十三个和尚十三本经,
十三个铙钹十三口磬,十三个木鱼十三盏灯。
十三个金铃,五十二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往回数。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二层。
十二张高桌四十八条腿,十二个和尚十二本经,
十二个铙钹十二口磬,十二个木鱼十二盏灯。
十二个金铃,四十八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十层。
十张高桌四十条腿,十个和尚十本经,
十个铙钹十口磬,十个木鱼十盏灯。
十个金铃,四十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八层。
八张高桌三十二条腿,八个和尚八本经,
八个铙钹八口磬,八个木鱼八盏灯。
八个金铃,三十二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六层。
六张高桌二十四条腿,六个和尚六本经,
六个铙钹六口磬,六个木鱼六盏灯。
六个金铃,二十四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四层。
四张高桌十六条腿,四个和尚四本经,
四个铙钹四口磬,四个木鱼四盏灯。
四个金铃,十六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两层。
两张高桌八条腿,两个和尚两本经,
两个铙钹两口磬,两个木鱼两盏灯。
两个金铃,整八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僧人数罢玲珑塔,抬头看,满天星。地上看,有个坑。
坑里看,冻着冰。冰上看,一棵松。
松上看,落着鹰。屋里看,一老僧。
僧前看,一本经。经前看,点着灯。
墙上看,钉着钉。钉上看,挂着弓。
看著看著,眯了眼,西北乾天,刮大风。说大风,好大的风。
十个人见了,九个人惊,
刮散了满天星,刮平了地上坑,
刮化了坑里冰,刮倒了冰上松,
刮飞了松上鹰,刮走了一老僧,
刮翻了僧前经,刮灭了经前灯,
刮掉了墙上钉,刮崩了钉上弓。
霎时间,只刮得,星散、坑平、冰化、松倒、鹰飞、僧走、经翻、灯灭、钉掉、弓崩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汉会怎样
题主问题成立的依据其实来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头上长反骨’的魏延,被诸葛亮火眼金睛给识别了出来,并且安排马岱将其斩杀。真实的历史上,魏延虽然也是死于马岱之手,严格意义上来讲,并非出自诸葛亮的安排。
首先回答一个问题,即“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魏延?”
诸葛亮并没有杀魏延,因为诸葛亮死掉了魏延都还没死,怎么能说诸葛亮要杀魏延呢?当然诸葛亮死的时候,也没有安排人去杀魏延,只是耍了个花招。
诸葛亮生下选择的继承人,是蒋琬,在诸葛亮病逝不久就被任命为了尚书令,政务一把手。但诸葛亮死在北伐途中,他交代后事的时候召开会议,没有通知魏延,撤军这样的重要决定也没有通知魏延,只是在大军撤退后,才通知魏延,让他断后。
这明显就是刻意针对魏延的安排,这个安排虽然有点阴险,但并不一定会置魏延于死地,如果魏延稍微聪明点,明哲保身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很遗憾,诸葛亮掐准了魏延的脾气,安排率领大军返回成都的总指挥是魏延的一生之敌杨仪,这就比较恶心了。
凭什么你杨仪一个幸进小人能够担此重任?我魏延一万个不服!
于是,魏延接到消息,断后的工作也不做了,直接带兵日夜兼程跑到了杨仪大军前面,这家伙比较绝,边走还边烧绝阁道,然后杨仪就上书魏延要谋反,而魏延也上表言杨仪要造反,这时候就是体现社交能力的时候了。
魏延这个人是个战将,但他从始至终都是孤臣,提拔他的是刘备,深受刘备重用,镇守汉中,独当一面,然而到了诸葛亮时代,变成了给诸葛亮打下手的,再没有进一步,这必然倒是他心里有怨气,但这还是次要的,主要问题,还是出在他自己性格方面,矜傲不逊,与同事关系极差,本身就不属于诸葛亮荆州派阵营,还到处得罪人,这样的人,谁会给他说话。
而杨仪当时是长史,妥妥的荆州派镇营,还有诸葛亮临死托付大事的“尚方宝剑”,当然占据成都朝廷的重臣们只会选择相信杨仪,而不信他魏延咯。
本来事情到了这里其实还有转换的余地,至多魏延被押回成都,解释清楚,落下个违背军令的罪名,不至于身死,但这家伙先占据南谷口,把人家杨仪大军给堵上,率军攻击。
这就是个昏到家的招数,即便他没有造反的心思,此举也等于落实了造反之心,然而更坑爹的是,他的部将们在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都不听魏延的命令,作鸟兽散,无奈魏延只能带着儿子们跑路到汉中,却被杨仪派去的马岱追上斩杀之。
魏延死得可惜么?笔者觉得一点都不可惜,因为愤怒冲昏了头脑,政治智商堪忧,本来魏延所掌之兵力就不多,还要跟本部主力刚正面,而诸葛亮的安排明明白白,堂堂正正,又没有真要暗害你魏延,那些个他手下的士兵无论是出于公理道义,还是敌强我弱的形式,都不会跟着魏延作死啊。
一个不深谙政治斗争的将领,是无法带领一支军队走向辉煌的,除非他的老板是个对他无限支持的好领导,不然他自己就要学着成为一个厉害的政客,就像曹老板那样,然而魏延连一个合格的政客都算不上。
当初刘备托孤之时,明确指出了让魏延镇守汉中不变,等于是确立了他在军中的位置,当时防御孙吴的是托孤二臣之一掌握军事的李严,一定程度上讲,魏延是刘备认可的今后军队的二把手。
然而在刘备死后的那些年里,他又有什么作为?李严被诸葛亮撸掉,他也没什么反应,诸葛亮北伐,他也不怎么受重视,可见他本人在军中的威望其实并不高,远远不如诸葛亮,多少年一直被压制实属正常。
最后来回答魏延不死蜀汉会怎样这个问题。其实魏延还是死掉的好,毕竟诸葛亮死后,魏延就是唯一一个刘备时代的将领了,尽管看起来威望不高,但问题资历高,加上这个人心气高不说,为人还骄傲得要死,难保不会仗着资历瞎搞,政治智商低,必定会辖搞事。
不过刘禅也不是好相与的角色,从他对魏延问题的决策上就能看出来,这个家伙借力打力的功夫很厉害啊,脏事全让杨仪一个人做了,等人家杨仪回来,又把人家高高挂起,彻底边缘化,这一手玩得真心漂亮。想来,魏延大抵是搞不过刘禅的,还想要像诸葛亮一样大权独揽,那几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诸葛亮并无心杀魏延,魏延是被杨仪所杀,若魏延不死,蜀汉不过继续内斗,最终被魏所灭的大方向不会改变。
一、魏延之死不过是蜀汉内部势力的一场角逐
我们先说说魏延这个人,当年随刘备入川立下汗马功劳,地位仅次于关、张和诸葛。蜀汉政权建立之后,被封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是个难得的将才。但是他生性孤傲,目中无人,言辞多有偏激,刘备死后,除了诸葛亮能镇得住他,朝中没有几个人能跟他合得来。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时候,魏延曾建议自己单独领一路大军北上,仿照当年韩信,最后和北伐大军一起会师潼关。但是诸葛亮是个相对保守的人,北伐的决定我是为了打压西川本土势力,争夺权利。魏军的数量四倍于蜀汉军队,取胜的可能性非常小。但魏延是一介武夫,没太多政治上的心眼儿。诸葛亮没有答应,魏延非常不满意。
魏延和长史杨仪本身就存在诸多矛盾。别人见魏延都避其锋芒,偏偏杨仪跟他对着干。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还可以调停两人之间的矛盾,诸葛亮死后,单靠费祎等人根本压不住魏延。这些事情也早被诸葛亮料到,临死之前,聚集众将商议班师事宜,决定让魏延断后。但魏延明白,没有诸葛亮的平衡作用,他回去之后一定会被杨仪等人收拾。于是派兵拦住大军班师的路线,大有拼个你死我活的架势。杨仪、魏延二人纷纷上奏朝廷说对方谋反,朝廷之中替魏延说话的人几乎没有。这样的政治格局对魏延非常不利,魏延手下的将士知道魏延有错在先,为了自保,纷纷倒戈逃亡。最后魏延剩下了孤家寡人,杨仪派太马岱将其诛杀。
说到头,这是蜀汉政权内部的一场争斗。本身对蜀汉政权并没有伤筋动骨。
二、若魏延不死,要么继续争斗,要么魏延上位统领三军,但这都改变不了蜀汉最终灭亡的结局。
诸葛亮原本是蜀汉政权内的定海神针,他死后出现各方势力的互相角逐符合政治逻辑。如果魏延没有被杀,蜀汉政权的内讧还会持续下去。魏延在军中的威望很高,但在朝中他的人缘并不怎么好,如果魏延得不到重用,他的地位和生存就会受到威胁,最终鱼死网破,发生兵变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就算是极端的方式,魏延接替了诸葛亮的统兵大权,恐怕还会加速蜀汉的灭亡。魏延是个将才,但不是帅才。他曾统兵镇守汉中十余年,尤若长城,拒魏军于关外不得南下。在刘备和诸葛亮的眼里,魏延是个难得的虎将,但领兵和用兵是两回事。魏延往往看事不看局,否则也不会那么轻易被杨仪干掉。如果他做了统帅,估计会倾其全国之力有第七次、第八次北伐。而蜀汉的国力根本支撑不了这样的战争。
三国时期,魏国的人口蜀汉四倍,经济至少五倍以上,综合国力对比,不是一个量级的。三国后期,魏国已变得一家独大,打破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蜀汉无论谁统兵都改变不了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