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退休后的自驾游经历是怎样的
我是今年三月份退休的,经历就是把开了6年的车卖了,今年五月买了新车,准备开新车自驾游,于是在网上看了很多人的自驾游经历,在学习,在准备,买了好多的自驾游用品,有帐篷,卡式炉,探险者防寒被,及生活用品,规划自驾游路线,终于在国庆节出发了,心里激动也很忐忑,这是我理想的第一次出发,从牡丹江到吉林敦化参观了六鼎山文化,金鼎大佛,走了十九层480个台阶,在金鼎大佛脚下跪拜。我在敦化也没自己做饭,儿子在网上给我预定酒店,第二天开五百多公里到了丹东,很累啊,在鸭绿江旁边驻车,还买了海鲜自己做的,吃的很爽,就是旁人有人观看很不好意思,晚上住在车里了,说真很害怕,好久才睡着了,第三天开车去海边的岛上玩了,到獐岛船票20元,獐岛有山有水很漂亮,渔民很亲人,大排档都是新鲜的海鲜,很好吃,有点贵。回来的途中买了好多百姓的黄桃,给家人吃。返回丹东玩了一天拍照逛商店,晚间还是住在了车里,十一的人太多了,景点买票要排好多人,所以第五天就往回返了,我自己感觉第一次自驾游很新鲜很自由,也很辛苦,但乐在其中,感觉身体年轻了,人也变前卫了,欣赏享受一路的风景美也留心中了。朋友们开启你心中梦想吧,自驾游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幸福快乐👣
我退休8年了,退休后一直是跟团游,后来又自由行,去年未买了车改成简单的床车。今年春天开始自驾游。春天我们俩自驾去了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跑了青甘大环线,又去了宁夏部分地方。历时55天。
秋天我们又开始自驾游,去了四川成都,西昌,云南深度游,湖北恩施,宜昌三峡,武汉,历时48天。
床车自驾游,满足了我的随心所欲的愿望。好玩的地方就多呆二天,想停就停想走就走,我们爱上了自驾游,打算明年春天自驾去西藏,期待和爱好自驾游的朋友偶遇。
洛阳有什么古遗址
说起洛阳的古遗址,人们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莫过于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刘秀陵、二程故里、函谷关等赫赫有名的景区,至于其它诸多古迹遗址却鲜有寡闻,这是对古都洛阳历史的一知半解。
洛阳号称是十三朝古都,如果充分了解了洛阳的一些代表性古迹遗址,就会对洛阳的悠久历史有个清晰认识,更会对洛阳的历史厚重感肃然起敬。
那么,我们摸着洛阳城的历史脉络,总结出几个最具历史代表性的古遗址,来彰显洛阳十三朝古都形象。
在说洛阳古遗址之前,我们不得不先从古代对洛阳城的各种称呼上说起。
根据洛阳历经各历史朝代的变迁,对它的称呼也如唐诗人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中形容洛阳城的诗句,“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是的,洛阳城历经各朝代,对洛阳城的称呼可谓是年年岁岁城相似,岁岁年年名不同。
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洛阳城,历经一千五百余年的建都史,都可以从洛阳城的称呼上窥见一斑。
夏朝时期,称洛阳为斟鄩(zhen xun)。
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的夏朝,洛阳被称为斟鄩,是夏太康、仲康及帝桀的国都。今天位于洛阳偃师的二里头村,1956年考古发现的“夏都斟鄩城遗址”就是证明洛阳建都最早的遗址。
这座由是由堂、庑、庭、门等组成的规模宏大的斟鄩遗址中心殿堂,是中国最早的帝王宫殿,他决定了后来历代帝王的宫殿朝堂格局。
商朝时期,称洛阳为西亳。
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洛阳又被称为西亳(xi bo),是商朝的都城。现位于洛阳偃师尸乡沟村的“商都西亳遗址”,再现了商灭夏后建立的这座影响后代的城市建筑群模式。
遗址城内纵横的道路,交错的街道,各大小城区的层层相套,足以看出三千六百多年前古人对城市建设的非凡规划。
西周东周时朝,称洛阳为洛邑。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这时的洛邑就是洛阳城的又一称呼。现今包含洛阳涧河瀍河两岸的王城公园、天子驾六、战国时期的粮仓、战国至西汉时期陶窑和加工作坊、青铜器作坊等古遗址等组成了“东周王城遗址”。
洛邑是史书明确记载的第一座国家层面详细规划建设的都城,是第一个选择以居中央控四方建都筑城统治理念的奠基者。
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时期,洛阳称为雒阳。
西汉刘邦在洛阳称帝,伊始曾定都洛邑,后迁西安。直到东汉刘秀定都洛邑后,改称洛邑为雒阳,后期的曹魏、西晋、北魏朝代一直定都雒阳。经过几个朝代约三百多年的经营,尤其是北魏时期的洛阳城,已是集聚不少民族与西域商人的拥有六十多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
现在位于洛阳市东约十五公里的汉魏洛阳城遗址公园恢弘,可以窥出当年洛阳繁华的盛景。
其中,位于遗址南郊的东汉灵台遗址,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座天文观测台遗迹。
隋唐、后梁、后唐、后晋时期,洛阳又称为洛京、京洛、东都、神都、洛城等。
这个时期是洛阳的鼎盛时期,自隋朝定都洛阳后,后续的唐、后梁、后晋、北宋都已洛阳为京都,这时的洛阳是无以撼动的全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富弼、欧阳修、李白、杜甫、白居易、理学家朱熹、二程、邵雍、李贺等无数当时的名人墨客皆以在洛阳著书讲学为荣,以至于有“洛阳纸贵”的成语脍炙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就是在洛阳完成的。
隋唐时的洛阳城,曾达到居住百万人的世界最大都市之列。
隋朝的国家粮仓——回洛仓、唐朝的国家粮仓——含嘉仓,这些至今已列为洛阳隋唐大运河遗址的景点,见证了当时洛阳城经济的繁华。
张九龄诗曰“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便可看出当时洛阳在隋唐时举足轻重的位置。
至此,由洛阳历代的不同称呼,看得出,作为夏、商、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朝古都的洛阳,有长达一千五百余年的建都史,它是世界古都史最长的城市。
于是我们整理出洛阳按年代先后的建都史,找出对应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个古遗址上窥出一斑。
夏朝——洛阳夏都二里头斟鄩城遗址。
商朝——洛阳商都西亳城遗址。
周朝——洛阳东周王城遗址。
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朝——洛阳汉魏城遗址公园。
隋唐、后梁、后唐、后晋朝——洛阳隋唐城遗址公园。
看得出,古遗址各地常有,集十三朝古都遗址的却不常有。
而洛阳,就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最后,借用司马光的名句“欲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来做尾,以表达对古都洛阳沧桑厚重的敬意。
隋炀帝登基不久,大胆改革,推动新政,侵犯了贵族地主特别是豪强世族——关陇贵族集团的利益。隋炀帝感到危机重重,担心被“取而代之”。隋炀帝决定跳出“危险的”包围圈,迁都洛阳。那么,开挖大运河,就打通了帝国的“任督二脉”,全方位大大降低了新朝对关陇贵族集团的依赖,让隋炀帝从政治、经济方面也跳出了关陇贵族集团的包围圈。
一是为了政治上的需要。
隋朝是由西边的北周(核心是关中、关东地区)、东边的北齐(核心是山东地区)、南方的陈朝(核心是江南地区)这三部分组成的,隋文帝虽然用军事手段把这三部分“糅合”在一起,但是东边的山东地区、南方的江南地区一直都不太稳定。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江南就曾大规模反叛过。后来,隋炀帝当了皇帝,东边的山东地区响应汉王杨谅叛乱的地方也不少。
建都洛阳,对山东地区、江南地区有一定的安抚和震慑作用,但这种安抚和震慑作用是建立在较为快捷的人力、物力调配基础上的。当时的交通方式,水路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容量最大、速度最快的,综合效益远超其他交通方式。可见,开挖运河在军事上、政治上非常有必要。
二是为了经济上的需要。
到了隋朝,经济重心正逐渐东转南移,山东地区、江南地区都是富庶之地,特别是江南地区不仅发展速度十分迅猛,而且发展后劲十足,赶超之势十分明显,成为最富庶的地区指日可待。但这时,政治中心还在北方的关中和关东地区,这就需要调运山东地区、江南地区的物资以供应关中关东地区。
建都洛阳,相比长安更加接近山东地区和江南地区,调运物资要方便很多。但由于当时交通还不够便利,物流运输成本过高,使得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还不够顺畅。可见,开挖运河在经济上也十分必要。
三是为了东都影响力的需要。
可以说,如果不开挖运河,洛阳作为东都的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东都就名不副实。在这样的情势下,运河开挖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南、东北两个方向开凿,这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是非常优化的选择,就好比从帝国的“心脏”洛阳延伸出了两条大动脉,一下子活了整盘棋。
其实,隋炀帝杨广在当皇帝之前,统率隋军灭了南朝,后又任淮南道行台尚书令和扬州总管十余年,对江南的形势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对江南的发展战略也成竹在胸。从后来通济渠、江南河工程设计科学合理、开凿快速顺畅的情况推测,他对开挖运河一事应该是筹谋已久,甚至已经蓝图在手,因此继位之后,很快便下诏开挖运河。试想:如果不是多年留心、长久谋划,光是头脑发热、为了玩乐,谁能心血来潮玩出这等水平来!
欢迎大家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