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殡仪馆上班的女人,胆子能有多大
我堂姐45岁家里急需用钱,来深圳做保洁工资才2500,经老乡介绍去了殡仪馆做美容师月入过万,看她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堂姐答应去殡仪馆上班之前,跟介绍她工作的老乡打好了招呼,不让她告诉家里人,听起来不景气,去那面试之前,我给她化了个妆,然后给她讲了一堆化妆的常识知,过去面试那个主管就问她,敢不敢很死人打交道,她挺直腰板的说自己不怕,后来就被录取了。
去那上班的第一天,看着那个不同面孔和年龄的尸体,心里直犯怵,还有白天随处都能听到家属哭哭啼啼的声音。
上岗前,有2天化妆培训,身边没缺人陪同,到了第二天主管带着她,亲自给一个刚被车撞死28岁的姑娘化妆。
堂姐,把盖在死者身上的那块白布揭开,看到死者脸上痛苦的表情后,吓得呀的……叫了一声,打算退到主管后面躲起来,被这位主管一把抓住她的手拉了回来,让她盯着死者的脸看着不要动,就是以这种方式锻炼她的胆量。
她回忆道,站在那里手心冒汗,撒谎去了趟洗手间,重新调整了下心情才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她用自己的方式,给死者做了个祈祷,然后在主管的指导下给她化了妆。
死人妆,比正常人的难弄,皮肤没弹性,又干。
堂姐只要用手碰到那些人的皮肤,心里就发毛。
有些死者嘴唇凹在嘴里,还要用东西去固定,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觉得是对死者是种不尊重,心里很是害怕,手重了容易变形了,家属会责怪。
做这行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但这是工作,也是职责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就习惯了。
所以说赚钱很不容易,面临着极大的心里挑战。
在那上了一个月班,工资发了1万3,激动的给我打电话,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
她告诉家里人,自己是在外面当清洁工,拿着另一个当保洁员老乡的工作服,拍了张照片发给她儿子。
当时,这个老乡就是没这胆量,才把这活推荐给了堂姐,听到,她的薪水后却是心动不已。
平日里还有些熟人老是拿她开玩笑,躲避她的也有。
做了差不多有2年多时间,她已经独立完成了400多位死者得化妆。
听起来还挺有成就感的,虽然得不到别人的肯定,但尽职尽责了。
也为那些死者留足了最后的尊严与庄重。
这几年里,她跟我合租一房一厅,每天要坐1个多小时的车来回上下班,两人可以做伴,聊聊天,但很少谈她工作的事情。
或许是对职业的尊重与理解。
前段时间她在殡仪馆遇到了一位很特殊的死者皮肤癌去世,脸部都有点变形了,家属还要求还原老太太化生前的容颜
这位72岁患皮肤癌去世的老太太,家里条件很好,子女来殡仪馆都是开的玛莎拉帝,姐弟俩合伙开了家公司,入行早都发财了,家属给了堂姐一张她生前的相片,让她照着这个样子化妆,交代清楚后,还把老太太用过的名牌化妆品都拿过来了。
家属单独给了她2000块钱,以示帮忙,后来被她拒绝了。
经过简单的信息了解后。
进到冰馆,准备正式给她化妆,看到本人后真的有点不淡定了,老太太样子很和蔼,只是脸上那些鼓包的肿瘤有些破水了,这是她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形。
为了满足家属的需求。
她为老太太做了面部填充和修复,前后花了半天时间,中间过程别提有多难受。
忙完这事,连中午饭都没吃,就躺在工具间睡着了。
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接受的事情,但都需要用心去对待。
中国有句古话,叫:死者为大。
大概的意思就是,死者的需求和最后的告别是应该被别人尊重的事,其他事特意放一边。
通过堂姐去在殡仪馆上班这件事,我很佩服她的勇气和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我认为在工作面前人人平等,社会需要更多这样无所畏惧的人,冲在最前面去承担。
@佛系张家大小姐有话说:
- 各行各业因为岗位不同,需求不同,才涌现出了一批不惧言论与真诚付出的女性工作者。因为需要所以才应该被尊重,不是她们有着与常人不一样的勇气和胆量,而是她们选择了需要有人去选择的岗位。
- 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都应该克服心理困难,打破常规用心去做,才能成就不一样的自己。职位不分高低,更不要把别人的想法强加在自己身上。做你所做,你的定位在哪价值就在哪。
- 所以在那上班的女人,是对个人心里素质的与精神层面的考验,要经得起家人朋友以及社会的看法,可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但是能帮助她们解决生活问题,增强了社会社会责任感,也是值得的事。
所以我认为,那些在殡仪馆上班的女人不是因为胆子大,一方面是生活所迫另一方面是社会责任。
一位90后女孩在殡仪馆工作,她说:“入殓师这个职业很伟大,人生最后一程就应该体面、有尊严地走完,我喜欢这个职业。”
四川女孩陈韵秋,在入行之前,她就喜欢上了这个让人瑟瑟发抖的职业。
尽管身边的人们很抵触她的职业,父母也多次要求她换个工作,但陈韵秋坚持自我,当初还因为躲避家人的“嘴炮”轰炸而离开出走。
很多人不明白,这么多的行业可以选择,为什么非要原则这一行。
陈韵秋说:“死者为大,我要让他们体面的走完最后一程,这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每个人一生都有自己的使命感觉,军人的使命是保家卫国,记者的使命是荡尽人间不平事,儿女的使命是赡养老人,为父母的使命是养育儿女,陈韵秋的使命,是送死者安息。
当使命感在一个人心里行成的时候,就会根深蒂固。
陈韵秋很珍惜入殓师这个职业,每天与死者打交道,工作没有固定时间,假如凌晨有死者到来要求化妆,那么她就必须立刻工作。
她不曾因为不规则的工作时间而抱怨,也不曾有过一丝害怕,只有庄严与尊重。
入殓师对她来说是个细致活,也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流程:鞠躬,沐浴遗体,穿衣,化妆,道谢,道爱,道歉,道别,每一道工序都透着尊重。
有时候还会为身体僵硬的遗体进行一个小时SPA,使遗体松弛,这样方便穿衣。
陈韵秋说:“我和同事会相互配合,一个负责头部,一个负责下半身,沐浴穿衣,向家属告知注意事项,有时候也会让家属参与给遗体擦手擦脸,对遗体进行四道——道谢、道爱、道歉和道别。”
有时还会与遗体对话:“老奶奶,我要给您翻身穿衣服了。”
和遗体对话是经常的事,尽管没有回应,但还是每次都要对话好几次,这是对死者的尊重。
在她眼里,死者是一个个生命,只不过生命走到了最后,需要她送一送。
陈韵秋一年大概要接待400多位遗体,有时候会碰到不完整的事故遗体,这样化妆修复往往要花费十几个小时。
有一次,她接待了三位人民警察的遗体,三位警察很年轻因为任务殉职了,因为遗容受损,家属们伤心欲绝,经过细心的修复最终还原了三位英雄的样貌。
说起这件事,陈韵秋有些触动“当时很多警察向我们警力,感觉自己的行为让英雄安息了。”
入殓师是个神圣的工作,也是饱受别人议论的工作,对此陈韵秋不在乎,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也特别注意。
她不会与人握手,因为很多人非常忌讳这个职业,她也不参加婚礼等一些活动,传统婚礼的忌讳程度,往往是很重的,虽然也有朋友表示不嫌弃邀请她,但她坚持不参加,朋友不嫌弃不代表朋友家人不嫌弃,毕竟一红一白不吉利。
有人会问,入殓师工资很高吧?
其实不高,一月在七八千元,与网上相传的一日七八百完全不相符,由此可见,网上盛传的大多数是假的。
总结:陈韵秋的胆子不是大,而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在别人眼里,死者不吉利,还会联想出迷信事件。但在陈韵秋的眼睛里,死者是结束的生命,需要在最后一刻给予最大的尊重与关爱。
天眼还在用吗
天眼,即中国国家天文科学观测计划的一部分,是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它位于贵州省的喀斯特地貌之上,利用地形天然凹陷形成的天然洼地,构建了巨型射电望远镜。天眼于2016年开始对外界开放,成为公众和科研人员们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工具。截至目前,天眼仍在正常运行,对宇宙广阔的深空进行观测和研究。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天眼目前仍然在使用,并持续为科学界和公众服务。
天眼是中国国家天文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口径最大、最敏感的射电望远镜之一。截至目前,天眼仍然在正常使用中,为天文学家们的科研工作提供支持。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可用于寻找脉冲星、银河系中的暗物质等研究。天眼的建成和使用,标志着中国在射电天文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将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了解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天眼仍然在用,并持续为科研事业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