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桐油在战争中是重要战略物资,为什么
战略物资概念始见于20世纪30年代,是对国计民生和国防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资料。包括主要的工业产品、农产品和矿产品。按加工深度,可分为原料、材料、半成品和制成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从扩军备战的需要出发,积极储备或控制铝、铬、石油等重要物资,从而逐步形成了战略物资的概念。最初,战略物资专指用于制造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的原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确定战略物资的着眼点已不局限于军事方面,而是基于国民经济的总体需要,因而战略物资的种类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
世界列强各自拥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即能造枪造炮,又能造军舰飞机,但是有两样东西他们造不了,那就是桐油和猪鬃。桐油是利用桐子树的果实压榨出来的油,具有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好、附着力强、耐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不导电等特性,用途广泛。它是制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大量用作建筑、机械、兵器、车船、渔具、电器的防水、防腐、防锈涂料,并可制作油布、油纸、肥皂、农药和医药用呕吐剂、杀虫剂等,用途十分广泛;而猪鬃则是猪背上的刚毛,主要用作擦拭枪炮的和涂抹油漆的刷子,这两种战略物资都是我国独有的。虽然本文着重讲述桐油,但是二者相辅相成,所以顺带提一下。
桐油分为生桐油和熟桐油两种,生桐油用于医药和化工,熟桐油用于机械保养。桐油是工业发展和机械设备不可取代的特种用油,在军事上的主要用途是擦拭枪炮用油和汽车、坦克、飞机、船舶以及其他机械设备的变速箱润滑油以及电器防水。和猪鬃一样,世界上优质桐油只出产于我国,所以第二世界大战期间我国依靠出口桐油和猪鬃换取外汇来买枪买炮打鬼子。
由于美、英、苏等盟国对桐油需求量巨大,而我国的桐油产量却十分有限(盛产桐油的湖北湖南相聚沦陷,产区只剩云南和四川),因此三国首脑在美国达成桐油和猪鬃的分配方案,并要求中国每年为盟国供应不低于22万吨的桐油,为了保证桐油和猪鬃的供应量,美国派出特使来华专门监理桐油和猪鬃的收购和运输,美国国内更是对桐油和猪鬃的使用进行限制——所有战略物资都优先供应军事用途。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桐油的大部分用途被廉价的合成油代替。目前国内桐油市场价大约为30元/公斤,由于价格过于低迷,很多桐油产地已经不再种植桐树,桐油地位从此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