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限号限行最新通知?济南限单双号通知最新?
济南市限号限行实时通知?济南今天限行号码为2和7,济南市的限行规定是依据车牌尾号来确定限行的日期,依据济南市的限行规定,每周1到周5 的早晚高峰时段,限行车辆的尾号为2和7,这是为了减少交通拥堵和改良空气质量而制定的交通治理措施,限行措施是城市交通治理的1种手段,旨在减少车辆拥堵和改良空气质量,通过限制特定车辆在特定时间段内上路行驶,可以有效减少交通压力,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同时,限行也能够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非机动车出行,促进城市可还是发展,因此,遵守限行规定是每个市民应尽的责任,也是为了共同营造1个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济南市限号限行实时通知?
济南限行时间:工作日07:00-09:00、17:00-19:00(法定节假日除外)。
济南限行区域:济南市区:北苑高架、北高架、2环东高架(含老虎山隧道)、2环南高架(含十方峪隧道、老虎东山隧道、江水泉隧道、隧道、岗沟隧道)、2环西高架、顺河高架及南延工程(含路隧道、路隧道)、经十路。
济南s交通限行规定: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禁止外地车通行。确需通行的,在收到公安机关交通治理部门的确认回复后,方可申请注册和驾驶。
每周工作日限行
1、交通高峰期禁止轻型、微型货车以及悬挂外地号牌的机动车进进城市快速路、经十路(邢村立交至济南西立交)、旅游路(港西路至舜耕路)通行。
2、“外地号牌”是指非“鲁A、鲁S”的机动车号牌。
3、工作日交通高峰期是指工作日7时至9时、17时至19时。
4、“城市快速路”是指北园高架路、工业北高架路、2环东高架路(含老虎山隧道)、2环南高架路(含石房峪隧道、老虎洞山隧道、浆水泉隧道、龙鼎隧道、港沟隧道)、2环西高架、顺河高架及南延工程(含玉函路隧道、看岳路道)等高架道路。
5 、悬挂新能源号牌的机动车,轻型多用途货车(皮卡车)以及执行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应急救援货车不受上述措施限制。
6、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备注:悬挂新能源号牌的机动车,轻型多用途货车(皮卡车)以及执行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应急救援货车不受上述措施限制。
济南周末(节假日)以下车辆不限行:
轻型、微型货车以及悬挂外地号牌的机动车。“外地号牌”是指非“鲁A、鲁S”的机动车号牌。
济南2020年12月9日起实施的《济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关于城市快速路、经十路、旅游路交通高峰期限制部分车辆通行的通告》只在工作日7时至9时、17时至19时限行,其余时间不限行。
济南限单双号通知实时?
目前没有限号尾号,只限行轻型、微型货车以及悬挂外地号牌的机动车进进城市快速路、经十路(邢村立交至济南西立交)、旅游路(港西路至舜耕路)通行。
济南限行的汽车类型包括外地燃油车
限行时间
2020年12月09日起,工作日07:00-09:00、17:00-19:00(节假日除外、双休日补班)
限行区域、领域
济南市:北园高架路、工业北高架路、2环东高架路(含老虎山隧道)、2环南高架路(含石房峪隧道、老虎洞山隧道、浆水泉隧道、龙鼎隧道、港沟隧道)、2环西高架、顺河高架及南延工程(含玉函路隧道、看岳路隧道)、经十路(邢村立交至济南西立交)、旅游路(港西路至舜耕路)
限行规定
工作日早晚高峰期禁止外地车通行,确需通行可申请报备并在接到公安机关交通治理部门确认回复后方可行驶。
报备方式:
1、拨打电话0531-66666122,提供车牌号码和正确联系方式。
2、2020年12月14日起,登录“济南交警车辆通行备案系统”或“泉城行+”APP的车辆通行备案模块,按照系统要求进行备案。
3、拨打济南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进行通行备案。
4、关注济南交警微信订阅号(微信号jnjjwx),发送“通行备案”,点击并识别收到的2维码,依据提示进行备案操作。
注:上述备案方案中,方式3和方式4的受理截至时间为2020年12月21日0时。21日起,仍需备案的,请按照方式2办理。
外地车进济南实时规定?
济南现在并未对外地号牌小型机动车辆限行(但是大货车是无论本地外地号牌,白天都是禁止进进绕城高速的行驶的)。所以说济南现在对外地车没有具体的规定。 限行主要是针对雾霾天气而实施的,所以说天气好转后政府会通知取缔 的。
而且限行对象只针对济南市政府机关及市直企事业单位领域的车辆,所以说对外地车是没有限行的规定的
济南今天限几号?
济南今天限行号码为2和7。
济南市的限行规定是依据车牌尾号来确定限行的日期。
依据济南市的限行规定,每周1到周5 的早晚高峰时段(7:00-9:00和16:30-19:00),限行车辆的尾号为2和7。
这是为了减少交通拥堵和改良空气质量而制定的交通治理措施。
限行措施是城市交通治理的1种手段,旨在减少车辆拥堵和改良空气质量。
通过限制特定车辆在特定时间段内上路行驶,可以有效减少交通压力,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同时,限行也能够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非机动车出行,促进城市可还是发展。
因此,遵守限行规定是每个市民应尽的责任,也是为了共同营造1个更宜居的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