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酥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中式糕点,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面粉、糖、牛奶和鸡蛋的混合与揉捏,以及面团的压形和烘烤,这种糕点在厦门和泉州非常有名,而且同安的马蹄酥最为出名。
马蹄酥为江阴的传统特色糕点,清朝末年仿照镇江的“香饼”制作,并经过改进,成为上等面粉、赤豆为主要原料,加入果仁为辅料,用水发酵后制成,因其成品四周厚、中间薄、形状似马蹄而得其名,特点为酥、松、软兼备,色、香、味俱佳。
马蹄酥原为唐代宫廷食品,传说唐王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长孙皇后回家乡陕西省探亲时,携带马蹄酥作为随身礼物,乡亲们尝后赞叹不已,皇后同意,娘家派一名心灵手巧的人向随行御厨学习制作此佳点的工艺,后来传入民间,唐代开辟闽疆,这种宫廷佳点随南下人员传入闽南。
马蹄酥制作时将饼贴在竖炉壁上烘烤,饼呈马蹄形,故称,清代诗人就写过“乍经面起还留迹,不踏花蹄也自香”赞美马蹄酥的诗句,说明它历史悠久并受到诗人墨客的赞赏。
它的原料是面粉、白糖、麦芽、猪油,分酥皮、拌馅等制作工序,揉全后贴在竖炉壁上烘烤,这种饼酥脆馅甜,开水冲泡后体积膨胀,所以也叫“泡饼”。
马蹄酥是外出旅行喜带的轻便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礼品,它是燥热物品,饴糖又有营养,用麻油炸过,又是妇女“坐月子”的热补品。
解放前,同安有“双鹿”、“金吉”、“庆春”几家老店号制作,厦门的“双虎”号也有六七十年历史,有好几家食品厂生产马蹄酥。
原料配方(制200只):上白面粉4.8公斤绵白糖2.05公斤酵种25克饴糖75克食碱10克豆油1.95公斤
制作方法:
1、将面粉(1.8公斤)放入面缸,酵种撕碎后放入,把绵白糖(350克)、豆油(350克)分放在面粉的两边,倒入开水500克,拌和揉成油糖面团,再将食碱(5克)用25克热水溶化后倒入,反复用劲揉匀,划开透气,五六分钟后,仍揉合到一起,制得糖油面约3公斤,将食碱(5克)用25克热水溶化后倒入面缸,再放入面粉(3公斤),绵白糖(1.6公斤)、豆油(1.5公斤)拌和搓匀即成糖油酥6.2公斤。
2、将糖油面搓成条长摘成剂子200只(每只重15克),揿扁成边薄中厚的圆形皮子,每只包入糖油酥(31克),收口捏拢揿扁后用擀棰擀成直径约6.7厘米的酥坯,在酥坯正面刻上马蹄印,将饴糖用热水75克稀释后涂刷在酥坯面上,待桶炉烧热将酥坯底面抹少许清水贴入炉中(每炉可贴100只),炉口上盖一水钵用微火烘烤,4分钟后端去水钵将绵白糖(50克)撒入火中覆盖水钵(不使漏气),同时用湿布塞住桶炉风口焖约3分钟,待炉内糖烟消散热气冒出时出炉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