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与爱尔兰关系如何,两国是否免签_英国附近的国家旅游
英国与爱尔兰关系如何,两国是否免签
英国和爱尔兰国家关系总体上是不错的。两国的政治、经济往来都是正常的。英国是爱尔兰重要的出口国。同时爱尔兰也是英国的第五大出口国。作为邻国,两国是互免签证的。不管是爱尔兰人还是英国人,不管是到彼此国家旅游,还是去工作,都不需要办理签证和居留许可。两国人民交流很普遍,爱尔兰人尤其喜欢到英国旅游、居住或者工作。两国人很多地方都是相近相通的,比如语言是相通的,吃的食品是相近的,生活方式也差不多。社会福利待遇也很相近。爱尔兰人和英国人通婚现象比较多,就更加促进了爱尔兰人和英国人的和睦关系。尽管爱尔兰曾经是英国人的殖民地,尽管北爱尔兰还属于英国人的管辖,尽管有些爱尔兰人不喜欢英国人,更喜欢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所有这些都没有改变英国和爱尔兰的友好关系。
英格兰和爱尔兰发生政治上的互动最早源于罗马帝国时期,但是罗马帝国却始终未能全面入侵并控制爱尔兰,而英爱之间的交流在随着罗马的失败与维京人的入侵而沉寂了数百年之久。
1155年,刚刚继位英国国王的亨利二世便开始觊觎正值内乱的爱尔兰,在第一位英格兰出身的教皇艾德里安四世的授权之下发动了对爱尔兰的战争,并于1171年取得战争的胜利,爱尔兰至此在“名义上”被首次纳入英格兰国王的管理之下。
之所以说是“名义上”是因为英格兰并未完成对爱尔兰全境的统治,仅仅是占据了爱尔兰东部的一部分。
而与英格兰王权一同而来的还有宗教,在英国人的影响之下,天主教迅速在爱尔兰生根发芽。
然而由于交通上的不便,两岛之间不仅文化、经贸交流十分有限,英格兰依靠当地贵族对爱尔兰的管理与统治也十分虚弱,因而爱尔兰不断发生着反对英国王权的反抗行动。
1542年,完成宗教改革的亨利八世改变英爱之间的“朝贡体系”,废除地方领主的行政权,并自封为爱尔兰国王,成为今天“联合王国”的雏形。
然而亨利八世却未能在爱尔兰推行宗教改革,英爱两岛至此出现信仰上的分离,为以后爱尔兰持续动荡埋下隐患。
16世纪末,如日中天的西班牙开始借口宗教压迫干涉爱尔兰问题,爱尔兰人在西班牙的支持下重创岛上的英国军队。1601年,伊丽莎白一世完成对爱尔兰的平叛,并顺势完成了对爱尔兰全境的征服,并开始向爱尔兰大量移民,加强对爱管控。
1801年,在爱尔兰人试图联合拿破仑来对抗英格兰的计划被挫败之后,英格兰索性废除了爱尔兰的王国地位,取消当地议会,纳入大不列颠王国,由英国议会进行管理。
1846年爱尔兰发生饥荒,但英国人想借机削弱爱尔兰势力,因此选择坐视不管,导致爱尔兰人口锐减250万,而当时的爱尔兰总人口不过800万人。经此一事,爱尔兰独立运动兴起。
1918年,刚刚结束的一战令联合王国元气大伤,议会中的爱尔兰人趁机宣布重新组建爱尔兰议会,并推选出总统,牵头组建独立于联合王国外的政府部门,对此联合政府立即宣布该议会无效,爱尔兰独立战争随之爆发。
虽然英国在军事上对爱尔兰保持着绝对优势,但针对英国国内及平民的持续袭击让英国政府头疼不已,最终在1921年英爱之间达成和平条约,战争结束。
然而由于爱尔兰内部的宗教矛盾及人口结构,北部的6个以新教徒为主要人口的郡选择留在联合王国,而南部26个以天主教信徒为主的郡成立爱尔兰自由邦,虽然脱离联合王国,但仍处在英联邦之中。
然而北爱虽以新教徒为主,但是仍有大量的天主教信徒期待在爱尔兰岛上建立一个统一的爱尔兰共和国,因此在南北分制之后,北爱局势持续动荡。
1968年随着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的矛盾不断激化,北爱陷入剧烈的暴力冲突之中,针对英格兰平民的暴力袭击事件在这一时期也频繁发生。但随着爱尔兰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爱尔兰国内民众对暴力事件愈发反感。
直至1998年,爱尔兰、英国、北爱各派别签署和平协议,爱尔兰放弃对北爱的主权要求,北爱重归和平。
因此可以看出,两国历史上由于种族及宗教矛盾一直纷争不断,但究其根源,还是在于历史上由于英国对爱尔兰的不信任导致其经济发展受限,因而在爱尔兰搭上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快车之后,英爱之间的矛盾也随之解决。
但是这一问题当前又随着英国脱欧再起波澜。根据1998年英爱和解的和平协议规定,英国政府授予北爱高度自治权利,并取消爱尔兰与北爱边境的检查站,便于两国交流。因而可以说爱尔兰与北爱虽然分处两国,但是二者之间是不存在硬边界的,但两国居民往来仍需办理英爱互通签证。
但是如果英国选择无协议脱欧,那么按照欧盟规定必须在边境设立“硬边境”,从而改变英爱之间和平协议的约定,所以如果脱欧事宜处理不合理,在主权问题上十分敏感的英爱之间,将不可避免的再起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