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画,请你出一首诗配上一张图,你能写出怎样的诗来呢_古时候,诗人除了喝酒还有什么可以用来激发灵感,古代有烟吗
江山如画,请你出一首诗配上一张图,你能写出怎样的诗来呢
情景七律一首[啤酒][玫瑰][啤酒]
———兴游承德兴隆山
寻幽临碣向蓬云,直上青天宣誓言。
壁立悬崖犹走兽,桥横铁索欲飞魂。
观音洞内洪恩布,好汉坡前豪气翻。
一路挥刀荆棘斩,会当凌顶定乾坤。
古时候,诗人除了喝酒还有什么可以用来激发灵感,古代有烟吗
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一位作家在某个作品研讨会上说过这样的话:
诗歌是蹦出来的,
散文是悟出来的,
小说是想出来的。
这位作家通过“蹦、悟、想”三个字,把三种文学体裁的创作方法交代得非常清楚,用词非常精准,可以说是对文学爱好者传达了宝贵的写作经验。
因为诗歌的写作方式跟其它文体有很大区别,写作散文需要用真情实感去感悟生活中平凡的事件或人物,然后筛选出典型事件加以陈述,于平淡中见真情。写作小说,完全是一种全景式的叙述,需要用整体框架来引导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时代背景。
写作诗歌,完全是情感的碰撞和喷发,当诗人的情感积聚到一定饱和度,诗人必须借助语言文字把情感抒发出来,一吐为快,情感不够饱满的诗歌是没有灵魂的。
因此,诗歌往往不是冥思苦想而来,而是情不自禁后的自然吐露,灵感是激发诗歌诞生的引子。
而什么又是灵感呢?灵感实际上是一种饱满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状态,是思考能力的集中爆发,它来得快也去得快,如果能被及时抓住,就能推动自己的创造力。
灵感不是与生俱来,它是一个人长时间对某件事情经过入木三分的思考和分析后,在某一个时刻,突然涌现出强烈的创作冲动和创造力,人如同着魔了一样,不由自主要去完成创作。
可见,不论是诗人还是艺术家,甚至是科学家,只要热爱生活,忠于自己的心灵,用赤子之心去心无旁骛地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日积月累后,迟早会被灵感光顾,激发出旺盛的创造力。
不论是古代诗人还是现代诗人,要想创作出好作品,都离不开灵感的青睐。
诗人嗜酒,古今中外的诗人都是这样,只因为酒能激发灵感。当喝酒到三分醉时,人会产生飘飘欲仙的状态,身心都会变得很轻松,思维也会变得非常活跃,想象力会非常丰富,脑子里容易蹦出情真意切的诗句,这就是古今中外许多诗人,如李白、白居易、杜牧、苏轼、海涅、叶芝、莱蒙托夫,等等,喜欢喝酒,甚至嗜酒如命的根本原因。
当然,除过喝酒之外,古代诗人还有许多激发灵感的方式,常见的主要有:
一、谈情说爱
任何时代,爱情都能激发人的灵感,古诗中的爱情诗占了不小比例,都是诗人们在享受爱情滋润时有感而发写下的。有写给自己的妻子或小妾的,有写给心上人或暗恋对象的,也有写给歌女的。
如,《诗经 · 蒹葭》 里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李白的《长干行》,杜甫的《月夜》,元稹的《离思》,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柳永的《雨铃霖·寒蝉凄切》,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等等等等,都是诗人们从爱情里获得灵感,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二,品茶,唱和
茶和酒都是古人伟大的发明,酒越喝越兴奋,茶越喝越冷静,古代诗人同样有自己的圈子,诗风相近的诗人,喜欢抽空聚在一起搞一个类似雅集的活动,在活动中,大家要么喝酒助兴,要么品茶助兴,一边喝,一边一唱一和,写一些诗歌。往往是由德高望重的诗人起头写一首,然后其他诗人和一首,这类诗歌非常多。
也有以某个主题为主的诗作,就像命题作诗一样,这类诗歌中,也茶诗最多。
如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是古代最有名的茶诗,诗曰: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
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夜后邀陪明月,
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另外,白居易的《琴茶》和《山泉煎茶有怀》,黄庭坚《满庭芳.茶》,米芾《满庭芳.咏茶》,都是诗人在品茶过程中突然来了灵感写就而成。
三,游山玩水
游山玩水同样是古代诗人获得灵感的主要方式,几乎每个古代诗人在青年时期都热衷于游山玩水,当攀登上某座名山或某个古迹,登高望远,有一种天人合一的胜境,诗人们都会感叹一番。
像杜甫的《望岳》,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王之涣《登黄鹤楼》等诗作,都是在游山玩水时写作的名篇。
四,热爱生活,认真观察生活
从身边生活去发现真善美,来获得灵感,也是古代诗人常用的写诗方式。
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大诗人,常常细致入微地观察自己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写下了许多山水田园诗。
我国古代没有烟草,烟草是舶来品,传入我国是近代的事情了。
烟草是西方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期,开启“大航海时代”后,从北美洲印第安人那里发现的,并于16世纪20年代带回欧洲,大约在16世纪末期,明代万历年间,烟草经过南亚传入我国。
古代没有烟,所以古时候诗人除了喝酒外,还可以用旅游来激发写诗的灵感。因为旅游可以开阔眼界,是诗歌创作的手段之一。历史上的许多著名诗人,几乎都是在踏遍名山大川,尝尽人间冷暖之后,才会写出反映时代风貌的、具有生活情趣的作品来。很多作家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列为自己的毕生追求。
旅游在诗歌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子比比皆是。六朝时期的谢灵运(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渙之子,世袭为康乐公,人称谢康乐。)是中国山水诗的鼻祖,也是永嘉山水的发现者,与同时代的陶渊明为诗坛双壁。公元422年,谢灵运任永嘉太守(当时的永嘉为永嘉郡,即现在的大温州)。在任期间,他遍历诸县,发现永嘉山水奇物幽美,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优秀山水诗篇,温州的神奇山水也因谢灵运而闻名天下!做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山水诗创始人,温州也因此成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本文精选谢灵运诗词4首,结合永嘉山水之精华,以求共赏!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及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诗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为千古传唱的名句,其奥妙就在于自然,在于诗人将扑面而来的造物者的春天杰作如实写出,遂成绝唱。所谓"一语天然万古新"是也!
登江中孤屿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诗歌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为本篇中所醒目之处,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感受。
岁暮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易催。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为本诗名句,其成功之处,与"池塘生春草"相似,都是以自然取胜,写景如在目前,写情则豁人眼目,生"不隔"的审美效果。
东阳溪中赠答二首 ·其一
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
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
此诗以人为景,写一"缘流洗素足"的少妇,但诗人也并不直露出之,巧妙地使用了一个意象"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就含蓄委婉地透露了自己那种可远观而不能近赏的遗憾。这一写法,透露了山水诗与意象写法的关联。
唐代漫游之风则大大拓展了诗歌的题材,不仅使山水诗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也推动了边塞诗与都市诗的发展;旅游还促进了诗人诗风的形成与转变。下面这五首唐代山水诗名篇,境界高远,将山水作为审美对象与诗人的情感结合起来,达到天人合一,融情于景,借物抒怀的效果,读来委婉而动人,成为千古名篇。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万籁俱寂,桂花无声地飘落,寂静的夜笼罩着空谷,月亮初升的辉光惊动了山中栖息的鸟,静突然被打破了,林鸟鸣叫于溪涧之中。一种禅意悠然而升,不知是静衬托了鸟鸣,还是鸟鸣让空谷愈静。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借长江抒发思乡之情,秋风、黄叶将游子之归心推向高潮。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万”对应“孤”、“独”,让天地的寂静跃然纸上,整个画面都是白皑皑一片,在这样清奇的世界中,更突显出钓叟精神的难能可贵。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诗人登高远眺,眼中的山水、鸿雁、渡口、树林皆激发出诗性的灵感,好一幅水墨山水画!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一切景语皆情语,涧边的幽草,树丛深处鸣叫的黄鹂,春天的潮汐携带者暮雨汩汩而来,无人的渡口只有一叶扁舟横向江心。诗人的心思就埋藏于这山山水水之中。
山水诗从来都不是单纯地写山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古人好山水,在山山水水之中明心见性,体会出了宇宙万物的真谛。
因此,旅游是创作的手段,也可以说是诗歌的一种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