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旅游业该何去何从_这次疫情对旅游业有什么影响?旅游业自身该如何做
疫情下的旅游业该何去何从
疫情之下的旅游业该怎样发展,就要先认清旅游业的趋势。
清明回暖,数据可知
2020年清明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4325.4万人次,同比减少61.4%;实现旅游收入82.6亿元,同比减少80.7%。国内游客满意度指数为88.8,达到历史高位水平。
总游览人数降至4成,旅游收入降至2成,但是游客满意度却达到历史新高度88.8。
其中以周边短途自驾为主,近程非过夜游引领市场回暖。52.5%的游客参与了踏青郊游,33.6%的游客参与了游园赏花。
携程酒店订单量环比增长近6成,上海周边部分热门酒店“满房”,黄山景区周边部分酒店住宿价格上涨三倍。港中旅集团安吉度假区入住率100%,酒店业迎来疫情后的首个入住小高峰。
疫情尚未恢复,所以大家出游还是以周边自驾游为主,导致部分景区周边酒店爆满。
再来看看机票:
假期期间,国内城市之间往来机票价格继续走低,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成都等热点城市往来机票价格纷纷现大幅折扣,4月4日京沪单程经济舱票价低至1.1折,单程仅需170元。国际旅游旅行需求继续萎缩。“执飞率低、客座率低、机票价格低”短期内恐难以根本改变,中远程旅游市场回暖尚需时日。
国内机票依旧大幅折扣,国际机票依旧凉凉。
何时恢复,尚未可知
现在国际关系风云突变,专家说13-15个月才能恢复2019年的旅游业水平,可是再具体点谁都不知道。
但是能确定的是,肯定是周边游》国内短途》国内长途》国际旅游》邮轮游。
随着疫情的控制,周边游已经逐渐恢复,五一的时候,如果防控得当,那么国内短途游也将复苏。
着眼当下,应对未来
1个月以前,我绝对不敢猜想海外疫情已经130万例,而且还没有拐点,仍有扩散的风险。现在让我猜1个月后的人数,我也不敢猜,太难了。
所以今年就先不要做国际旅游的计划和资源配置了,重点就是国内游。
清明小长假的回暖,也说明市民出游的意愿还是很强烈的。五一期间,疫情得空的情况下,5天的小长假必能带动一波旅游业复苏。
所以这一个月的时间,做的产品就针对五一小长假。自驾游、周边游、踏青游、文化游,把配套的产品做起来,宣传推广一步步来。
等五一过后,再看结果,决定端午小长假,以及暑假的部署安排。
我给今年旅游业的建议,不仅旅行社,包括旅游人:别想太远,着眼当下,灵活机动,顺应时势。
疫情影响下的旅游业应该怎么做?
我其实是属于半个旅游城旅游行业从业者,因为之前可能这个账号以外有做过其他的旅游资讯类账号,也跟很多景区是有过合作的,再加上最重要的是我是在湖北省武汉市,因为武汉市目前很多景区还是属于关闭的状态。
首先,我觉得应该还是要振奋信心,因为虽然目前的形势看似很消极,但是我个人觉得还是要振奋一下信心,因为相信一切这种美好的还是会来临,即使可能前期会比较困难吧,但是旅游行业还是会慢慢恢复到以前的样子去的。
其次,网上之前有传就是说疫情结束之后会有报复性消费,关于这个问题呢,我个人觉得大概率不会出现很明显的报复性消费,可能说,前期会有很多景区进行一些免费的营销,比如说前段时间出现的新闻上发生的事情,可能会有这种景区,因为免费营销而产生的很多游客,但是如果说只说单一的不做这种免费营销而产生报复性消费,我觉得产生的可能性并不大的。因为很多人呢,他可能这个疫情期间有很多人失业,或者在年前就已经辞去了工作,其实没有多少的收入,只是希望尽快复工的,目前,很多人可能的感觉就是还是希望抓紧时间去赚钱,所以说可能前期报复性消费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我们的旅游市场后期肯定是会很快恢复的。
第3点,就是要做好营销,我觉得这个营销呢,我指的就是一些媒体平台,比如说像头条抖音啦一些短视频平台,这个要重视做好一些营销,然后这个营销呢,并不是简简单单去拍一些那种风景大片,你可能会注意到自己景区拍那种很漂亮的风景大片,其实并没有太多人去看这个,具体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抖音以及头条这边会有一些相关的官方的培训,可以去参加一下这个,我之前是有听过他们那边讲解的,还是很不错的。因为营销这种营销,其实对于景区的提升还是蛮大,现在短视频行业自媒体行业是比较火的,影响是比较大,所以说大家可以对这方面进行一下重视,毕竟这段时间景区的游客可能并不多,那我们总不能在那干等着游客,等着爆发性的消费,等着游客来上门,我们肯定要做一些东西来吸引一下游客,包括我们可以在这段时间进行一些整体设备的检修以及一些新设备的添加,新的一些风格的改造等等。
这是我的一些个人观点,当然,我其实只属于小半个旅游行业从业者,没有真正实际的去操作过景区,所以说这仅是我的一个个人观点,仅供给你做一个参考吧。
这次疫情对旅游业有什么影响?旅游业自身该如何做
打击是致命的,这次疫情打击最大的就是旅游业了。我觉得景点乘这段时间可以升级下自身得基础配套,因为疫情结束狗在家憋坏了的各位肯定会出去放松自己的,景点要做好接待人员高峰得准备。
视频加载中...感谢邀请!
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对酒店、零售、餐饮、景区等服务业冲击是明显而致命的。携程一月份曾发布过一个关于2020春节“中国人旅游过年”趋势的预测报告,里面预计,春节长假将有4.5亿人次出游。
年前疫情的突然爆发,旅行团暂停、旅游景点关闭、大量订单退订,导致旅游业遭受巨大损失。很多本该进入旅游旺季的地区相关景点、企业等被迫歇业。
这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很大一部分的旅游从业人员就业环境无法得到保障,迫于生活压力,可能出现离职转行、另谋出路。要知道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直接和间接从业人数超过6000万,2019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6.5万亿元。如果处理不好这些人的就业问题,我国一定会出现很大的社会问题。
而且疫情对于我国的中小旅游企业影响更为明显。相比于大型旅游企业,线下旅行社、大众餐饮等传统中小型企业抗风险能力更为脆弱。疫情之下,不少中小旅行社要面对退团退款,甚至歇业之后的破产风险;各地旅游景区关闭,相关企业存在庞大的财务费用和人工成本问题,企业现金流普遍吃紧,有些实力不足的倒闭都是正常的。
如何复兴旅游业?
首先要在政府主导下为行业纾困解难
通过政策的制订落实、强化资金支持、优化政务服务、补贴在线服务等不同层面支持文旅企业复工复产。针对行业发展的现实困难,建议各级政府应出台更加完善的旅游产业振兴政策,特别是发布和落地文旅产业专项扶持的财政政策、税务政策、信贷政策、社保政策等,减少企业因负担过重加大裁员的现象,帮助困境中的企业渡过难关。
旅游业自身的自救
要树立一种观念:疫情带来的行业被动性,属于短期外部冲击,对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趋势影响不大。面对疫情,需要加强行业协会指导和监督作用,引导企业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履行社会责任:监督广大旅游企业遵守相关决定和安排,并对员工进行薪酬保障。
增加从业人员行业信心与抗压能力
一方面,疫情期间建立针对从业人员的关怀机制,保障员工基本薪酬待遇,强化心理疏导,聚人心、鼓士气。另一方面,练好内功、优化存量,迎接市场回暖。疫情过后,游客市场对服务的要求将不断提升,企业需要提高服务质量标准和员工岗位要求。对于疫情期间无法到岗的员工,鼓励其自我学习、提升素质,为复工返岗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