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旅游论文的理论依据
1、体验经济理论
派恩和盖尔摩(1998)提出了“体验经济”的理论,也就是说,在体验经济的时代,我们应该把体验活动设置在一个舒适、良好的环境中,同时设计的活动也应该有市场差异,具有相当高的成本效益。简单地说,在现代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仅仅提供良好的产品或服务是不够的,但也可以让游客回味无穷的体验活动,这也是除了旅游购物质量和服务,游客更关注的方面。
2、旅游景点突出论
在农村旅游的发展中,要重视重点旅游景点的发展,突出其特色,不断培育和发展重点旅游景点。在发展农村旅游景点时,要解决其布局问题,以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突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旅游景点为重点。重点发展,推动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若不采取增长发展的方式,就会导致发展重点不突出,发展缓慢,无法实现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
3、村民参与论
旅游景点的当地村民是当地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地村民的参与可以实现当地参与者的双赢局面。其中心理念是将景区所在地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使村民能够积极参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中受益,实现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双重发展。
4、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
加拿大巴特勒(1980)曾表示,每个旅游景点的发展都将经历六个阶段的循环往复,包括探索、参与、发展、巩固、衰落和复苏。旅游目的地的发展从最初的探索阶段到衰落和复苏阶段,游客数量从少到多再到少。但当旅游景点衰落时,如果加入新的特色旅游项目,可能会再次吸引游客,从而实现景区的复苏,景区开始了新的六个阶段的往复[29]。
农村旅游以农村自然文化对象为旅游吸引力,依托美丽的景观、自然环境、建筑文化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旅游和农业体验旅游的基础上,扩大会议度假、休闲娱乐项目的发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