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长期不与外界接触,没有朋友,平日里也不与人说话,日复一日地过这种日子,这个人会怎样
如果一个人长期不与外界接触,没有朋友,平日里也不与人说话,日复一日地过这种日子,这个人会怎样
我表姐就是这样的人。表姐今年58岁,退休了。这些年,她不与外界主动接触,没什么朋友,也没得罪什么人。她和表姐夫之间,也是AA制。
表姐怀孕后,就跟表姐夫约法三章,家里有关孩子的事情,夫妻二人共同分担,水电费,楼房取暖费,这些共同的消费,也是平均分担。
但双方的人情来往,要自己走自己的亲戚。表姐说:“婆家的大事小情,婚丧嫁娶,我不会去。我娘家的事情,你也不用去。”
当时,表姐夫以为表姐开玩笑,也就敷衍过去。表姐的儿子生下来之后,表姐还想去上班,就想雇人看孩子。表姐夫说:“我表妹想到城里打工,要我表妹给咱们照看一年儿子吧。”
表姐说:“一样花钱雇人,我雇个陌生人,比雇亲戚事情少。”表姐想雇附近的邻居,一个60多岁的从医院退休的老太太,看护他们的儿子。
表姐夫说:“你怎么这么特儿呢?一样花钱雇人,雇亲戚的话,也算帮助了表妹。”
表姐说:“雇亲戚事情多,七大姑八大姨,以后麻烦事儿多了。雇邻居的话就没有多余的事情。”
表姐夫拗不过表姐。后来,表姐的儿子,就是邻居老太太帮忙照顾,一直照顾到五岁,老太太还教会了孩子识字,算数,还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
儿子五岁之后,表姐才把儿子送到学前班。周末她要是加班,还把孩子送到老太太那里照顾。
隔了几年,表姐夫的妈妈阑尾炎手术,表姐夫当时搞个项目,表姐夫就让表姐去医院看护婆婆。表姐说:“我们结婚的时候就说好了,你的亲戚,你自己走动,跟我无关。”
表姐夫因此跟表姐大吵起来。表姐也不跟表姐夫争执,带着孩子到单位的宿舍去住了。表姐夫拿表姐没办法,只好给自己老妈雇个护工。
因为这件事,表姐夫被亲戚们数落,说他怕老婆,说他娶了老婆忘了娘。有的亲戚还说:“女人就是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你的媳妇就是欠揍,揍几顿,就把她揍老实了,就服服帖帖地听你管了。”
表姐夫也想揍表姐一顿,他到表姐的单位大闹,说了表姐很多难听的话,表姐却一个字都不辩解,也不跟表姐夫有任何的争吵,就是拨打了一个电话,把保安叫上来了,保安把表姐夫请了出去。
表姐夫家的亲戚又对表姐夫说:“这样的女人要她干啥?离了算了,凭你的工作,凭你的长相,找啥样的找不着啊?非她莫属啊?”
表姐夫没有离婚的打算,但是,他想吓一吓表姐,就把离婚协议写好了,摔在表姐的面前,说:“你签字吧,签完字,咱俩就去民政局。”
表姐看了一眼表姐夫写的协议,说:“儿子我要,其他的我都不要。”表姐夫看到儿子是表姐的软肋,就更来劲了,说:“儿子我要,其他的我都不要。”
表姐说:“好,你去重新写个协议吧,就按照你刚才说的,写好,我签字,然后去民政局。”
表姐夫傻眼了,他开始耍赖,喝醉酒,在家耍酒疯,说:“你跟我结婚是为了什么?你一点都不在乎我。”表姐也不争辩,看到表姐夫拿出一瓶白酒还要喝,她起身穿过客厅向表姐夫走去。
表姐夫以为表姐要抢下他的酒,怕他喝多了。就更来劲了,举着一瓶白酒,嘴对嘴地喝起来。没想到表姐径直从他身边走过去了,出门上班,晚上都没回来。
一连三天,表姐在单位宿舍住下了。表姐夫醉了两天,痛苦地生无可恋,觉得表姐一点也不在乎他,就写了协议,准备跟表姐到民政局。两人那天都起得挺早,在民政局门口等待开门。
表姐夫蜡黄着一张脸,对表姐说:“你一点也不在乎我,一点也不心疼我,我跟你伤透了心。”
表姐淡淡地说:“你自己都不在乎你自己,你自己都不心疼你自己,你还指望别人在乎你?你明知道白酒喝多伤身,你还喝,你怪谁呀?这是今天我们要离了,要不然我都不跟说这些。”
表姐夫一想,表姐说得也对。民政局开门了,表姐夫说:“单位有点急事,我得赶紧回去,明天再来。”表姐也不反驳,回自己单位上班。
表姐不管表姐夫家族的所有事情,就像她婚后说到的,夫妻双方,只负责自己一方的家族关系来往。
其实,表姐自己家这方面的人际来往,表姐从不参加,今天表弟结婚,明天表妹生孩子,后天姨妈的儿子参军,下个月舅舅的女儿上大学。最近几年,人们都老了,又开始做寿。每个月都有这种礼份子。
表姐夫家族的交往,让表姐夫疲于奔命。表姐呢,自己家族的交往,她一概不去,日子倒过得清闲自得。
表姐在单位也是如此,谁家婚丧嫁娶,表姐都不去。就是领导的老妈做寿,领导的儿子上大学,结婚,表姐也一概不去。她从来没有破例。她在单位业务能力超强,连电脑坏了,自己都能修理,基本上不会求助于任何人。
表姐夫说:“你在单位干了三十多年,还是个小编辑,你要是会来点事儿,早升职主任了。”表姐说:“主任事多,我做编辑清闲,业余还能写稿赚钱,不比主任的工资少。”
在家里,表姐负责做饭,表姐夫负责收拾房间。如果表姐夫不收拾房间,表姐不会动一下。如果表姐夫三天不收拾房间,地板上有灰,衣服乱扔,儿子的玩具满地都是,那么,表姐就拒绝做饭,带着儿子去住单位宿舍,在宿舍里跟儿子做饭吃。
表姐夫有一次到单位宿舍找表姐,看到表姐和儿子用小砂锅端着鸡汤在喝。表姐夫气呼呼地说:“你们娘俩就多余我呀?就不能多做一口,把我的饭菜带出来?”
表姐说:“我们都是成人了,说话要算话,当初说好的,我做饭,你收拾房间,你如果不收拾房间,我就不做饭。”表姐夫说:“我刚才回家都把房间收拾好了,给我喝一碗鸡汤吧。”表姐这才给表姐夫倒一碗鸡汤。
表姐夫喜欢车,老想攒钱买车。但他在外面交友广泛,每月挣的工资,扣除家里的费用,就没有多少了。后来他就想贷款买辆车。
表姐说:“从家里到你们单位,慢走半小时也到了,你买车干啥呀?这不是浪费钱吗?再说你还没有攒够这个钱,你还要借钱买车,你不是脑袋有病吗?”
表姐夫说:“那你借给我钱吧。”表姐这些年,什么喜宴也不参加,确实积攒了一笔积蓄。但表姐说:“我们当初说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我不会管你的。你这是不理智的消费。”
表姐夫后来还是贷款买了车。买了车之后,同事亲戚有什么事情,就求表姐夫的车。表姐夫一个月花费的油钱,就很惊人。还有车子的保险,维修,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表姐逢年过节,会回父母家看望。表姐夫要开车送表姐和孩子,表姐却不坐他的车,说:“不理智的人开的车,我害怕。”
表姐就是这样的人,别说跟外界不来往,她就是跟表姐夫也是有事说事,没事不往一起凑。她说言多语失,闲聊天,也容易拌嘴,浪费精力,犯不上。
后来,表姐夫的车贷款一直没还上,他让表姐借钱给他,表姐拒绝,表姐夫没办法,就把车卖了。但他心里对表姐有了成见。
表姐的老爸脑梗,住院半个月,表姐夫要去看护,表姐拒绝了。她说:“你好好上你的班吧,我家的事情,我能处理,我处理不了,我会雇人的,不会影响你的工作。”
表姐夫还是经常来到医院,看望岳父。岳父病好后,逢人就夸表姐夫孝顺。转过年,表姐的婆婆脑溢血,也住院治疗,表姐不去看望婆婆。
表姐夫跟表姐吵架,说:“你爸生病,我去医院看望,我妈生病,你不去医院看望,你还是我媳妇吗?”
表姐说:“我是不是你媳妇,你自己清楚。我爸住院,是你自己选择去,我没有强迫你,你也不应该强迫我。”表姐夫说表姐不孝顺。
表姐说:“法律上没有规定儿媳妇必须孝敬婆婆,我和她没有血缘关系,孝敬你妈,是你的事。”
这次,表姐夫真有点心灰意冷,他们的儿子考上大学后,表姐夫就跟表姐离了。两人共同生活的房子卖掉了,房款一人一半。
表姐恢复单身后,用卖楼的一半房款,再加上这些年她积攒的积蓄,买了两室一厅的楼房。儿子寒暑假回来,就住在表姐家里。
表姐夫呢,恢复单身后,租了一个房子,每天交朋好友,日子过得不亦乐乎。退休后,表姐夫更是放飞了天性,天天喝酒。有一次,喝醉后昏迷不醒,送到医院,命是抢救回来了,但半边身体不能动了。
表姐夫拿着手机,不知道该把电话拨给谁。老家的亲戚都在农村,就是来到城里,也是看看他,谁能一天一个月一年的照顾他?
最后,表姐夫给儿子打电话。这时候,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在外地找到工作,娶妻生子了。儿子就给表姐打电话。表姐说:“儿子,你放心吧,你好好工作,你爸的事情不用你管了。”
表姐到表姐夫的家里看了看,给表姐夫雇了一个护工,每日三餐,都由护工帮忙。所有花费,都从表姐夫的退休金里出。退休金不够的,表姐再拿钱。
表姐夫说:“我没想到,咱俩都离了,你还能管我?”表姐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你呀,快点好起来了,别赖在床上不起来。我积攒的钱也是有数的,一年后,一日三餐变为两餐。两年后,一日两餐变为一餐。我说到做到。”
表姐夫知道表姐的个性,说到做到。他戒酒了,在护工的帮助下,每天做康复运动。一年左右,就能自理了。
表姐的儿子知道老妈的性格,他妻子生了孩子后,想让表姐去给照顾孙子,表姐的儿子说:“你别找我妈了,我妈不会来的,我们雇保姆吧,钱不够了,可以跟我妈借一点。”
几年后,儿媳妇想生二胎,给表姐打电话。表姐说:“你们能养得起,生五胎也没关系。”儿媳妇有些生气,说:“妈,你将来老了,不止着我们给你养老啊?”
表姐说:“我养老的事情已经安排好了,就不用你操心了。再说,你也没有养我老的义务,这是我儿子的事。”
表姐跟儿媳妇也没什么来往。不过,寒暑假,孙子回到小城,看望表姐,表姐会给孙子花钱买衣服,买球鞋,买各种玩具。儿媳妇不让孙子回小城,孙子却想奶奶,自己买火车票回小城。
去年,表姐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在海边买了一个小房。孙子很愿意去海边玩,吃海鲜,游泳,快乐极了。但孙子一旦回他自己的家,表姐一个电话也不会打。她自己过自己的日子,不打扰别人。
表姐退休后,更不与外界接触了。她每天在家做做运动,做做没事,剩下的时间就是看书写作。离开了外界和人群,不求人,不靠人,像植物一样,自己活自己的,活得充满张力。
我是素老三,喜欢我的文章,请帮我 点赞,评论。谢谢!
如果不给外界接触,也不与别人说话,也挺好的。我小的时候七~十岁那几年也有过这样话题,我是一位80后自从我刚记事的时候也没有吃过什么好的,也没有穿过新的衣服,因为那个年代农村也都不富裕也有什么好吃的,不管吃什么能吃饱就行了,那个时候年龄又小又很调皮,每天都吃不饱,因为调皮和为了吃在家里没少挨打。那个时候早上出去玩晚上回来,第一件事情先被打一顿在吃饭有的时候饭都没吃,在学校里被老师天天打,还被同学欺负,回家里被爸妈打。还有的时候一天被打两顿三顿都是正常的。后来被打的不想去上学了从那个时候打死都不去上学了,后来在家里呆了几年没有去上学真的那个时候轻生念想都有。唉每天都在心里《忍》不敢说话,也不敢见人。每天一个人玩有的时候自己给自己说话,不敢给别人说话。以后就变成了不想说话不想见陌生人,一个人慢慢的变成自闭症。
如果真的一个人不给外界接触,也不与人说话。那样的出来很自闭,也不会说话也不会跟别人沟通,那样的人心里很善良。
一个人长期不与外界接触,没有朋友,平日里也不与人说话,日复一日的过这种日子,这个人会怎么样?
长时间这样生活的人,如果他们失去自我,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慢慢的就会抑郁,之后的日子肯定会过得很痛苦,家里人跟着也会很累心。
如果他们自己会把生活安排的丰富,规律,活出自我,那当然没有任何问题。在这个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时代 ,很多时候,很多人,喜欢过得简单,平庸,也未尝不可。
我就是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我对物质生活的一切欲望很低。虽然还在工作,是因为工作性质较安静,比较适合我的性格。
我特别排斥喧闹,更讨厌亲戚朋友,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那些人前一面,背后一面的人,我会毫不留情的揭露他们丑恶的嘴脸。自然而然,这一类型的人见了我会躲着走,相应的我这里会清净很多。偶尔有些事儿多,话频的人,我都是选择沉默,忍耐,但也仅仅只限于我的承受范围之内。
我的生活很简单,不喜欢逛街,不喜欢聚会。工作之中,少言寡语,业务范围之外的话题只字不提。工作之余,看书,听歌儿,养花。看各种类型的书,听各种类型的歌儿,养各种不知名的小花。
看过的书,听过的歌儿,之后记不记得住无所谓。养的花开不开花,或者花开的大小好坏都不在意。我只把这些当做生活的乐趣,没有任何要求,不给自己丝毫压力。
早晚我会拉着老公安排一定时间的锻炼,毕竟,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但是不喜欢广场舞,太闹。也不喜欢去健身房,浪费钱,还感觉空间压抑。只在那些偏僻的林荫小路上漫步,或者慢跑。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时候,两个人到空旷的广场打打羽毛球,独自享受那份宁静与舒畅。
好多人理解不了我这种生活,他们都说,还不到养老的年龄就开始过养老的生活了。可是我自己满足,自己喜欢,自己乐在其中。
其实,人的烦恼都是来自欲望。尤其当欲望大于自己的能力时,就会产生烦恼和压力。没有欲望,就没有烦恼。一个人,没有太多的烦恼,自然是身轻如燕,气定神闲。
我父亲62岁,早就习惯独处,一般不与人交流。
跟我母亲在家,一般一个人在客厅,一个人在卧室,看电视,从不主动给我们打电话,也不会主动问问我们工作情况,孩子从来不看,有时候在家呆久了,就开车去郊外,把后备箱的躺椅拿出来,找个树林躺一天。
烟酒从来不碰,从我们小时候记得就没什么朋友,总是找个地方一坐,我工作已经十年了,仅仅来过我生活的地方一次,看了一眼,当天就回去了。
对于我奶,那就是定期给钱,买东西,去了也没什么交流。
如果说是爱好,那就是看电视剧吧,尤其是那种抗日的,会一直看。
对于吃饭没有什么要求,有口饭吃就行,我妈要是有事,自己也能对付。
很是无欲无求的感觉,没有什么能让他提起兴趣说几句话,任何事情发生了,就是到了找地方一坐,之后就是无语。
总体看来也没有什么,跟别的老人一样,或许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个世界只有自己。
很安静,没有任何喧嚣。
不与外界接触不代表没有朋友,只是不喜欢无意义的寒暄和无效社交。
个人认为,一个人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的住繁华。
二十岁的时候,觉得朋友都在身边,逛街,唱k,聚会,这样才是生活。
慢慢的会发现,其实人人都会有自己的世界,安静的在家里喝杯茶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内心与外在,好像无法追求平衡,强调精神领域的宁静,就要放弃外面的灯红酒绿。追求喧嚣世界的热烈,就势必会影响自己内心的专注。
这两种生活,我都曾经历过。
年轻的时候,觉得没有朋友在身边,简直是一个绝望体验。每天像走马灯一样的和不同的朋友交换信息
后来安静下来了,聚会被邀请会找理由推掉,对于无效社交会产生惰性心理。曾经是KTV的常客,如今根本对娱乐场合毫无兴趣。
人总是会成长的。也会慢慢发现到底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
当我们认为某个人每天独来独往,一个人生活毫无乐趣的时候,也许ta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写着书法,一个人抱着水果追美剧,也许在某一个领域正在奋发图强,也许在阳台侍弄花草。
这不是孤独,而且内心的一种强大。因为生活的本质,就是孤独,任何人都不能免俗。
这人也可能患有抑郁症,或者是心理自闭症,像这样的人心里应该对于这种情况是很难被心理医生进行心态调理的。如果这个人长期不与外界接触,没有朋友,平日里也不和其他人说话,日复一日过这种日子,依我见解这也倒没什么,只是自身在他/她的一生中,缺乏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亲密来往的基本概念。而且头脑比较简单,不会思考众多问题!
通过长期的这样一种特殊生活,他/她也就自然形成习惯,除了精神上有点问题,使得自家人感到十分别扭,其他人家同时也觉得无法接受。在生活实际中,他/她自己感觉一切正常,并且身体好,能吃能睡,虽然孤僻,但也无妨,只要不惹事生非和给家里带来麻烦,这也许就是他/她天生的选择吧!但这种人的寿命比起其他人来说要短!
恕我直言,我是一名精神科医生,在我看来,你在说的就是一名典型的抑郁症患者的日常生活。也许你觉得这是人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不能说就一定是抑郁症,当然,我也很赞同你的说法,但长期如此远离主流社会,压抑的生活,绝对不是任何以个普通人能应对自如的生活。
如何分辨抑郁症和宅?
一定有人说这就是宅啊,宅在家不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吗?怎么就是抑郁症?其实宅和抑郁症确实有所区别,但实际上区别真的可能不是很大。也可以说,宅到一定程度的人,即使最初没有抑郁症,也是有很大可能最终变成抑郁症的。
关于宅和抑郁症的区别,我们先来看个例子。
案例1 小胡生活一成不变,除了枯燥的工作外,所有的生活和娱乐都在自己的小窝里进行,几乎不与外界接触,所有的娱乐就是对着自己的电脑,或者沉寂在枯燥的虚拟游戏世界之中。这里小胡的生活相对封闭,与外界接触很少,或者几乎不接触,如非必要从不与人交谈。上述这些都是他的生活方式,看似小胡的生活确实符合了很多的抑郁症状,比如社交退缩,比如自我封闭,比如兴趣狭窄,只知道完电脑,而且这样的表现日复一日,经年累月,那他是抑郁症吗?不是,因为他缺少抑郁症诊断标准中所必须的情感低落表现。在小胡看来,这样的生活让他感到舒适,而不是悲观和绝望,他也会相对正常的维持现在的生活方式以及在其中寻找自己的乐趣,而且没有任何觉得这样不好,或者说在他的生活中他是感受不到任何的消极和绝望的东西的。所以小胡只是宅,不是抑郁症。
案例2 小美离婚后整日将自己关在家中,不与家人和外界有任何接触,朋友来劝说她也没有任何表现,除了必备的生活资源的采购,几乎不出屋,在家常常一个人发呆,有时玩玩手机,有时上上网。父母关心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觉得不想说话,不想见人,怕朋友笑话自己离婚。小美的表现与宅比较相似,但就像我们上面的对比一样,小美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丝毫的愉悦感,整日兴趣缺缺,即使玩手机并没有上瘾或者愉快的感觉,更多的是在打发时间或者直接发呆,而且个人生活日渐疏于料理,缺乏主动性需求。在小美身上可以感受到一种明显的叫做情感低落的负面情绪,所以小美才是真正的抑郁症,虽然她也会玩电脑,也会玩手机,但也是抑郁症。
这样的人会走向哪里?
如果是宅,可能会继续一成不变,谁也改变不了谁,他会继续过他认为有意义的生活,继续他习惯的生活方式。所以宅的人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也许继续宅下去也会逐渐与社会脱节,但毕竟不是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改变自己的处事态度和生活方式。
如果是抑郁症患者,会走向哪里?在所有抑郁症患者中,有大概三分之二的人会出现自杀的念头,有大概一半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准备或者曾经出现过自杀行为,在统计学上,我们知道有大概15%-2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是会自杀成功的。所以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抑郁症患者可能会走向死亡。当然相应的抑郁症毕竟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所以还是有很多抑郁症患者完全可以被治愈的,甚至很多人今后也不会再次复发。
除了死亡和治愈,还有没有别的情况?当然有,得不到及时治疗,是抑郁症状变得迁延难愈的抑郁症状,是会逐渐出现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表现,因病致残的,所以,也可以说抑郁症患者也可以走向因病致残的。
看了我的分析,相信任何人都会选择通过治疗回归原本生活的吧?尽快去治疗吧,不要耽误你的抑郁症状的治疗。
我爸就是这样的人。我爸今年86岁,一直工作到76周岁,在地质领域声誉卓著,一辈子性格单纯像个孩子似的,他喜欢过清静安逸的日子,与世无争,与人为善。
我爸是1960年西安地质学院毕业后,支边去了中俄边界搞地质工作,一直干到退休,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地质事业。
我爸在他们单位是学历最高的,他一个人来到千里迢迢的边疆,身边没有朋友,几十年如一日,他都是默默做好自己的地质勘探工作,审图画图,自己找资料学习。单位里没人处理的课题永远是爸爸拿下啃掉,可是等到评职称爸爸总是靠后,前面一堆排资论辈的。我爸在单位也是独来独往,跟同事没有礼尚往来,从来不参与任何领导同事家的红白喜事。我爸的上司最后为了一个高级职称居然让我爸提前办理了退休,我爸居然无所谓,乐哈哈接受了,他从来都不注重职称这些东西,工资奖金多少他也从来不问,开多少拿多少。
然后我爸退休没过一个月,好几个单位都争着聘请我爸,其中包括我爸原来的单位,我爸选择去了一个新单位,因为那个单位领导来我家了三次。
这个单位给我爸的待遇福利翻番,每天上下班专车接送,单位给我爸准备了休息室,中午我爸去附近饭店随便点菜吃饭,记账就行,月底单位去结账。我爸原来单位的同事羡慕嫉妒恨啊,对了,这个新单位还给我爸按领导级别分了套福利楼房。
我爸在这个单位带领一帮技术骨干,年年拿到好多开发项目,每年底大家拿到的分红比一年工资还高。我爸还是跟任何人没有交情,这个单位一把手女儿结婚,唯独我爸没去参加婚礼。我问我爸,我说你也不缺这点份子钱,为啥不能去捧个场。我爸说不喜欢,没这习惯,也不想开这个头。
就这样,我爸一直工作到76岁那年,直到我调到山东,东北只剩下我爸妈,我和弟弟商量把爸妈接出来,单位还不肯接受我爸辞职,因为有我爸在,单位就有项目,年年效益第一,在外人家都喊我爸专家,说只要是我爸把关的项目,上面领导看到我爸名字里面资料看都不看,就直接签字。
我爸现在每天过着神仙的日子,散步看书读报,他出去小区邻居跟他打招呼,他都礼貌地点点头从不说话,永远不认识左邻右居,他只记自己该记的事情,做自己专注的事情,你看,我爸长期不接触外界,没有朋友,可是他生活却却神态自若,清静祥和,这种日子不就是世外桃源吗?
一个独自隐居在无人村三十年的老人,三十年没有朋友不和人说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居然变成了一个让人惊叹的怪人。
多年前我认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他一个人独自居住在一个小县城的山村里,那个山村的人基本都移民出去了,只剩下几户留守的老人。他租了一个小房子住在那里,住了三十年一直住到了七十多岁。
平日里他也没有什么朋友,有朋友也不会跑那么偏远去他那里看他。他的生活极其的简单,早上和傍晚会出去走路,就是纯粹走路,然后就在家里呆着。
他吃的很简单,就是自己种的菜,萝卜白菜辣椒茄子,日复一日的吃,他有手机但不怎么看,平日里也不出去和别人说话,虽然村里也有那么几户人家还在,但是他也是见到就笑笑随便打声招呼。
可是,奇怪的是啊,这位老人,却没有一点孤僻,我和他接触起来,发现他谈话非常智慧和清明,他的洞察力超强,感染力也很大。身上似乎有一种不一样的祥和宁静的磁场,能够影响我。让我也能心静下来。
他不会像一般人,这样闭门独居一两个月就要发疯,这几年因为疫情关在家里只要超过一个星期,大家都要疯了。
他就是这样在这个几个人的小山村里独自住着几十年,依然自得其乐毫无怨言。
他虽然长期独居也不怎么说话,可是当他一旦待人接物的时候,不但是一点扭捏都不在,而且是非常自然非常的舒服亲和。
我就问他我说这么长时间独居,难道对你没有什么影响吗?
他说:你觉得我自己一个人住了多久呢?你看来我自己住了30年,其实可能对我来说好像就那么三天。
30年也好,三天也好,人只要安安静静的,无欲无求的不瞎折腾。这个时间其实你常常是感受不到的。
我又问:那你每天都吃同样的东西,每天都在同一个地方,你不觉得闷吗?不觉得枯燥吗?
他说:我似乎也可以反问你,你每天都需要有不同的环境来满足自己的需求,都需要有不同的外物声色变化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你不烦吗?你不厌吗?
我说:照你这样一说确实也挺累的
他说:人活得自然一点就是这样简单。简单你就不会非要依靠某样东西才能活着。
你说你一个月非要吃五回排骨,吃三四条海鱼,吃几顿麻辣火锅,才感觉能活得下去。那你其实就是被这几样东西捆绑了嘛。
对我来说吃什么都可以,并不是我非要这样吃,而是我吃什么都行,我可以这样吃也可以不这样吃。
我说这是不是返璞归真?
他说:你也可以这样说吧,其实也没这么高深,只不过是人活得简单了。
所谓返璞归真就是这样,没有什么非要去做的,你也可以做也可以不做,要做就好好做。
4个字可有可无,既不执着有,也不执着无,有的时候好好有无的时候不烦恼。
还有4个字叫若即若离。好像在这上面,又好像不在这上面。好像是真的又好像是假的真真假假,你也分不清也不必去计较。
但是呢,你还是要保持你内心的一个笃定。
在你内心笃定的前提下。你干啥都行。因为只要你真正达到笃定,你基本上不会非要去折腾干什么,但是你干什么就有什么的样子。这就叫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我说:孔子到了70岁的时候就达到了这样的感觉。是不是说身心真正笃定下来。人就会自由自在,什么都没有障碍了,但是他也绝对不会去作恶。
他说:大概可以这样理解。但也不能完全概括。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确实是一种自由自在。
只不过这个随心所欲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那种放任。
当这些心意,欲望和想法行动都是通过你不理智的那个自我出发的。
那一定是不自由不自在的。很容易就走偏,也就是逾矩。
但如果一切都是在你笃定的心境下发生的。他自然就会有正行正念。
并且他是随缘而做的。
一个人,到了这时候不再刻意主观造作。干什么都是随缘而做。
他的因果是怎样,他的因缘是怎样,他就去顺应。
顺应这两个字也很重要。比如我一个人住着,其实我就是在顺应。
顺应没有人陪伴在我身边。顺应没有人和我说话。你只要顺应了,你就不会有那种感觉说非要有人陪你,非要有人和你说话你才能活着。
所以有人来陪我几天,我也很开心,他走了我也不挂念。你现在和我说话我也挺开心,可是你不和我说话,我也不怪你。我也不会觉得孤独寂寞。
我说那你以前交的那些朋友呢?都不联系了吗?
他说:朋友偶尔也会联系一下,打电话来问候我,我也很感动。
有人要来看我,我都拒绝不会给地址,他为什么要跑这么远来看我呢?
真正的朋友是淡如水的,不一定非要见面。
我说我想不通,朋友不见面怎么能够交朋友呢?友情怎么能够增加呢维持呢?
他说:正因为这两个人都对友情的增加浓厚和维持这种事并不感兴趣,所以他们才能够交上朋友。
我说:这实在是难以理解。
他说:我从来不会觉得朋友来找我或者看我或跟我说话会打扰到我,会占用我的时间,我愿意去奉献这些东西,只不过我不会主动去打扰别人。
我说:那么你难道人生中没有什么梦想要去完成的吗?
他笑了笑说:这场大梦还做不够吗?梦里面还要再去做梦。
人生就是一场梦想。当你知道人生就如一场梦一样的时候,你就才能够真正的平息下来。
好像我房子前面那个池塘一样。
不去丢石头,没有风,没有浪的时候。他才是真正的安静的池塘。
他不会自己没事起个风浪。只有有风浪的缘来了,比如说有石头丢进来,有棍子在搅动,有风在吹,它才会泛起浪花波纹。
这些缘走了消失了,他的浪花波纹也消失,回归平静。
人生,就像是这个池塘。我们误以为我们的一辈子是这些浪花,是这些波纹。
所以总是在追逐这些浪花和波纹,没有办法回归到那个平静的本体。
我说:你说的是不是一个人要寻找回家的路?
他说:为什么要去寻找回家的路呢?你此刻本来就住在家中,你要回哪个家?
他说完这句话,我刹那间半晌说不出话来。是啊,本来就在家里坐着,为什么要喊着去回家呢?
我是一个长期一人独居的女孩,不管什么长假还是短假,甚至是过年,我都一个人待过,由于疫情我也在家被隔离过21天,但我有正常的工作算不上不与外界接触。就算是这样的假期一个人生活,也是需要有自己的内动力的,例如我比较喜欢美食,每天起床我不只是做填饱肚子的饭,每天的爱好都是去想下一顿饭做什么,第二天起床的动力一定是早餐。还有比较喜欢居家布置,在家主要是打扫卫生,喜欢刷一些家居博主的帖子,然后在家里琢磨怎么弄自己的家。由于无聊把外甥女不练的钢琴也搬到了我家,虽然也没咋练。大部分的人还是不适合长期一人生活的,内心会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喜欢独处,即使和自己的亲人也不愿意多接触了,我自己独自待习惯了,爸妈家、姐姐家都在北京,我都很久不愿意去一次,一个人长期自己待着就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而且特别不爱打破这种生活习惯。